你看到了顾佳手撕小三,我却看到了创业女性不该踩的雷区
《三十而已》无疑是这个夏天最火的剧,最受女性朋友们喜爱的女主顾佳又飒又美的性格得到了很多人的推崇,尤其是她每次对“坏人”大打出手,真是大快人心。 可我追到第20集就弃剧了,因为林有有,倒了胃口。“斗绿茶”、“打小三”的国产剧情节总是能吸引人们的眼球。可是我却想说一说,作为一名女性创业者,顾佳踩了哪些不该踩的雷区。 02 首先,作为家族企业的创始人,她跟老公分工不合理。
许幻山作为设计师,完全可以胜任烟花公司的技术工作;但心高气傲的他跟客户沟通时就勉为其难了。
以情商高示人的顾佳本应该挑起公司商务的大梁,而不是在老公意气用事,得罪了大客户以后,再以“赔罪“的姿态去赴 “鸿门宴”。
话说得罪了的客户还能追回来吗?这一闹就失去了一个稳定的大财主,导致公司现金流出现问题,逼得顾佳后面费尽心思去巴结太太圈。 我认识一位家里做电子产品的女性创业者,当初她和她丈夫一起做公司的时候,就是男主内女主外,在公司业务稳定以后,她毫不迟疑地包揽了“财务出纳人事管理”的大权,好让她老公专心做技术研发,没几年就出了好几个专利。 企业经营到一定规模以后,她就培养职业经理人来管理部门工作,好分身去学习和照顾家庭。如今三十多岁的她有了两个孩子,事业也没耽搁。
优秀的女性创业者,先要懂人力资源管理,“知人善用”,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特长为公司创造最大的效益。
03 其二,在打入太太圈以后,顾家专门盘了一家甜品店给各位太太们下午茶提供场所,说是“为了收集有用的商业信息”。 我觉得这只是个好听的说辞,聪明如她其实也有一份私心:既会做蛋糕,又懂得high tea, low tea的区别,干嘛不趁机赚点小钱呢?虽说不够买个大牌包,但补贴下家用给儿子报个课也好,省得不凑手的时候还要去旧货店典当首饰。
还好这家店到手没多久,她就转让出去了。不然我估计要亏得挺惨,我看店内的装修风格非常贵气,但除了每天无所事事的富太们,谁会经常去喝“下午茶”呢?社畜顶多用个打折券买杯咖啡或者奶茶,还要货比三家。
可是如果只是靠这帮太太们一周一聚甚至一个月一聚,哪里抵得上店里的开销呢?就算不请阿姨和服务员,什么都自己干,租金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要知道不论开什么店,凡是实体店房租成本是最大头。 要是再碰巧赶上了这波疫情,十有八九会倒闭。
女性创业者不要“用爱创业”,因为喜欢吃蛋糕就去开个蛋糕店;喜欢买衣服就去开家服装店;喜欢看书就去看家书店;喜欢住民宿就开家民宿,这些看似很美很悠闲的开店生活,只有做了你才知道有多辛苦,关键是弄不好还赔钱。
04
第三,顾家听信“太太圈”的信息,接盘了一家茶厂进行二次创业,没想到中了局,砸进去几百万转让费,还把房子给抵押了。 茶厂远在湖南,交了一半转让费以后她才想起来去实地考察,却发现账务被做了手脚。自以为捡了个“香饽饽”,没想到是个资不抵债的不良资产。
如果不是发生在电视剧里,估计没人会信这个桥段。除非这位太太是你亲妈,否则人家才不会把运转良好能下金蛋的厂子转让给你呢!显而易见的道理,如果这么好赚钱,她为什么不继续经营呢?
作为新晋的new money, 座位还没坐稳的顾佳太心急了,急于阶级提升,急于创造财富,更急于证明自己的能力,殊不知别人正是看到了她的“急不可耐”,才把这块烫手山芋丢给了她。
为了接手茶厂,她跟许幻山也发生了很多争执,但她依然一意孤行,美其名曰“烟花生意不可靠,要给自家找点其他的门路”。且不说她是否懂得茶叶的生产和营销,她以为管理一个大厂子跟管理她家一样手到擒来啊?
虽说她毕业后在外企有过两年工作经验,但估计最多做个小助理,哪里有机会面对上上下下几十人的工厂呢?做实业最费心力,我认识一位姐姐,临危受命去工厂任职,花了十年之久才扭亏为盈。 十年里她每天都守在工厂盯生产、精简生产流程、培养人才,攻克无数难题才在行业里生存下来,期间见证了好几家工厂倒闭,最终熬成了行业翘楚。
做生意讲究的是“做熟不做生”,宁可去深耕一个熟悉的行业,不要随便去碰陌生的领域。顾佳盲目去接手茶厂,占用了大量资金,给原本就负债的家庭增加了经济压力,也间接激化了夫妻矛盾,给了小三可乘之机。
女性创业者感性多于理性,不善于用数据分析问题。在决定做投资之前,首先要有财务意识,考量一下风险和回报率,至少要看看成本预算和利润表吧。
05 最后,我为顾佳做了一个测评:身为上外毕业的高材生,在双语幼儿园面试时用英语和外教交流自如,口齿伶俐头脑清晰,最易入行的难道不应该是做翻译或者教育培训甚至留学文书吗? 估计她是嫌这行生意太小,赚钱太少,咬文嚼字伤眼睛吧。
可是从小做起,才不会翻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