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猪汉——中国农民群体形象的一个标本
他们走的辛苦,不是缺乏力量,而是驮着沉重的负担。
身高163cm、体重110斤的朱启伍是贵阳市东山农贸市场的一位民工,他因为在东山菜场连续十多年背猪肉,而在抖音上火了起来。(来源贵阳晚报)以下是他的引发围观的视频。
看了这个视频,我觉得非常荒诞,这种荒诞源于人与猪的关系。记得高中历史课本在描写吃大锅饭的时候,附有一张图片,一个人骑着一头大肥猪,上书“肥猪赛大象,全社吃一年。”现如今,时代变了,需要如此瘦弱的人背一头重达四百多斤的死猪。猪享受着支配人的快乐,人为了生计需要十来年不停的驮着这死物。人与猪的关系颠倒了。进一步是人的憔悴与佝偻和猪的肥硕之间的剧烈反差,人背着猪,每一步都走的好难、好难、好难。

连续看了关于背肉汉的几个报道,都在突出劳动者的不容易,和坚韧不拔的意志。据报道,朱启伍每天背二十来头猪,一头二十块,一天干两个小时,可以赚到400块。通过自己的这个“技术”让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在刚才视频中,我们直观到的荒诞,通过一波时间和金钱的折算后,看起来就合理很多了。不少网友评论,人家这两小时就挣你几天的钱,有什么好同情的。立马会有人说,没有一个工作不辛苦,通过辛苦赚钱没什么好说的。更有网友认为这充分体现了普通老百姓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上这些道德话语之后,这个事情不但不荒诞,反而值得推崇了。
这时我们要发出疑问,如果钱给的多,我们就可以允许那些不人道的行为么?其实劳动者的劳动是吃苦耐劳就值得赞扬么?我认为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让一个瘦削的人背比自己三倍重的猪,这是无视人的尊严的劳动,在现代社会这样的劳动行为就应该彻底消失。也许,在现有经济社会条件下,很多底层劳动的人权仍然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但这种现象绝不值得称颂。“吃苦耐劳”这个词语是古代奴隶主为了美化奴隶关系的道德说法,在资本主义关系中,又可以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文明”说词,真正合理的劳动,是在义务范围内的工作,非人的工作必须拒绝。面对背猪汉,不仅不值得称赞,还得为他担忧,他单薄的身体吃的消么,可以选择其他不那么辛苦的工作。
也有网友和我一样发出质疑,为什么不选择手推车和独轮车来替代人力呢?有人认为是菜市场过道狭窄。我觉得只要你愿意为这个荒诞行为进行无罪辩护,多少的理由都可以找到,总之就是这个人干这样的工作,没有什么毛病。于是我们会想,生活在技术发展如此迅猛的2020年,仍然需要人力去做这样一件事,你说这技术的效益能真正惠及到平民老百姓么?还是仅仅是富人们操纵穷人的工具呢!
在我们生活中,有无数的民工,他们做着常人难以想象的体力劳动。建筑工地工人、卡车司机、外卖员等,他们的工资收入比那些办公室的白领要多的多。当然还有绝大部分的民工,也干着常人看来脏乱差的活,却只能领取很微薄的收入。无论挣钱多少,一个真实的面相是,社会还不能正视他们的尊严权。2004年以后,社会上热议“以人为本”的理念,何为以人为本?当中国的老百姓不用干过度劳动的体力活,也可以过平凡的生活,就会有人的尊严,其实这里的“过度”,是一个很弹性的概念,比如去年热议的996,已经成为了一个个自我讽刺的段子,而没有真正关注青年奋斗着的精神和身体的亚健康状态。
我要说背猪汉展现了中国民工集体的一个典型形象,他身上背着的肥大无比的猪,就是国家发展需要的各项开支,这一切的发展的资金大部分要从民工身上汲取。背猪汉一步一步很难的步伐,象征着几亿民工日常生活状态。他们走的辛苦,不是缺乏力量,而是驮着沉重的负担。以目前高额的房价为例,民工们劳动收入全部投入到买房之中,这些钱又被“上层建筑”中的人分割。但背猪汉是没有怨言的,他会认为这样的工作很不错,可以用这笔钱养家。他从不会反思何以做这样的苦力。其实绝大部分民工也是如此,挣钱养家不思考为什么我如此的辛苦,那些猪却过的比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