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手绘蓝图 高原出平湖(一)
【编者按】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洛川县按照毛主席的复电精神,在原槐柏公社(为了方便,以下用到的名称都以当初名称为准)的仙姑河川道开始开始勘测设计并实施拓家河工程,经过万名水利大军为期三年多的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到1972年10月,大坝正式合拢,1979年全部建成。

拓家河水库是洛川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克服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取得了一个个胜利,终于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
四十多年后,当年参与修建的洛川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李蛇喜克服种种困难,凭借惊人的记忆力再现了当年修建的场景,还原了洛川人民“人定胜天”、“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
从今天开始,《悦读果乡》将分章节朗读李蛇喜同志撰写的《铁手绘蓝图 高原出平湖》,其目的就是让后辈能够继承和发扬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拓家河精神,在先辈为之奋斗和牺牲的土地上能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为奋力书写洛川追赶超越的新篇章做出自己的努力。
铁手绘蓝图 高原出平湖(一)
作者:李蛇喜
洛川县拓家河水库位于距县城东南40多公里的槐柏镇(原武石乡)拓家河村。水库由大坝、输水洞、溢洪道组成水库枢纽。坝高43.3米,顶长410米,总库容2750万立方米,其中有效库容1050 万立方米,死库容1200万立方米,滞洪库容300万立方米。水库50年设计,100年校核。总干渠长22.21公里,抽水站4座。设计灌溉面积8万亩,其中自流灌溉面积4万亩,抽水灌溉4万亩。它是集蓄水、拦洪、灌溉、水产综合效益为一体的中型水库,是过去陕北第二大型水利工程。水库1970年10月开工,枢纽工程1972年10月完成。总干渠及配套工程1979年完成,水库总投资1380万元。
洛川县地处黄土高原沟壑地带,总面积1800平方公里。是若干万年由风力和水力侵蚀作用造成水土流失而形成的典型的残原地貌。原高沟深,支离破碎,“每逢沟谷登降,非有桥则车不能渡也。”降雨少,气候干旱。历史上洛川农业生产经受的自然灾害主要是旱灾、雹灾和风灾。干旱尤为严重,十年九旱,有的年成甚至颗粒无收,全是靠天吃饭。在这样的气候环境下,洛川的百姓同这片典型的黄土层上的人一样,一代代和大自然顽强地抗争着,一辈辈艰难地生息着。过去有一段民谣:水在沟底流,人在原上愁,天旱无收成,吃水贵如油。这是洛川干旱缺水的真实写照。
上世纪60年代初,延安的群众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反映了生产和生活情况。毛主席回复了一封电报,内容大意是: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同胞们,你们好!延安和陕甘宁边区曾经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总后防,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对中国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是有很大贡献的。希望你们继续发扬延安精神,迅速恢复战争的创伤,不断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等。在毛主席复电的号召下,陕北地区兴修了几座大中型水利工程。拓家河水库就是其中之一。1969年秋季,水库工程开始勘测设计,1970年10月,万名水利大军开进了原槐柏公社(为了方便,以下用到的名称都以当初名称为准)的仙姑河川道,拓家河水库开工建设。在当时的条件下,因为生产水平、生产方式和技术力量所限,水库工程是边规划、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土法上马。主要以人力为主,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改变自然的战斗。到1972年10月,大坝正式合拢,工程转入第二期总干渠的工程和第三期的灌区渠系配套工程,1979年全部建成。
灌区配套工程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分级渠系工程,分布在灌区四个公社原面的8万多亩耕地之间。一分干渠从第一抽水站槐柏公社的亚木崾岘村至石泉的西村,长度30公里左右;二分干渠从槐柏公社桑村北沟至该公社的钦花庙村,长度10公里左右;三分干渠从老庙公社的北高阳第三抽水站至小兴村和板胡村,两条线路总长加起来在40公里左右;四分干渠从老庙公社桃花畛至杨舒东青牛和老庙公社界村两条线,长度加起来在10公里左右;五分干渠从杨舒公社的南阳杨舒村至该公社的西月村,长度在10公里左右;六分干渠从杨舒公社的南杨舒村至该公社的裴家原村,长度在20公里左右。六条分干渠总长120多公里。其中五分干渠和六分干渠是自流灌溉,其他为抽水灌溉。座落在总干渠的四座大型抽水站扬程都分别在100多米以上,每个抽水站是两级到三级抽水,装机容量很大,当时每个单机的动力都是135马力柴油机,后改为电抽。管道直径分别是30至60mm,输水量分别是0.3-0.8m3/秒。
渠系配套工程除了分干渠以外,和分干渠连接的有支渠、斗渠和分引渠,这些渠道加起来总长度600多公里长,相互衔接和延伸,就象人体的主动脉和毛细血管一样,均匀地输向中部原区四个公社8万亩良田的每一个村落的田间。
拓家河水库是洛川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全县人民经过十年奋战,劈山开林,填沟筑坝,遇水架桥,战胜艰难险阻,引水上原,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其规模之大,渠线之远,工期之长,投劳之多,属洛川历史之仅有。每一位建设者都有着难以忘记的人生历程。水库的建成,极大地促进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拓家河水库整个工程属土法上马,边设计边施工,工期非常紧,任务非常艰巨。全县人民经过十年奋战,克服了许多难以克服的困难,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取得了一个个胜利,终于将哗哗的仙姑河水引上了原面,取得了历史性的辉煌成就。这充分体现洛川人民“人定胜天”、“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体现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体现了不怕困难、不怕吃苦、不怕牺牲的无私奉献的拓家河精神。这不仅是一项了不起的丰功伟绩,也是荫极子孙的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
洛川的自然和历史因之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