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机遇
2020年对于国家和个人,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年初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让我们每个人都深刻体会到什么是国家与个人命运戚戚相关。对于我的小家庭和个人生活,这种感受更为深刻。当意外发生时,也是最能考验人与人之间关系以及个人成长的时候。这半年多的种种经历,也让我思考很多,并尝试去理解自己的人生。
2020年前半年一件一件意外的事情发生,让我有点害怕后面的日子,特别担心还会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先生年前辞职,本计划年后找工作。疫情的发生,让他被迫休息了好几个月。对于我们这个刚建立不久就面临上有老下有小,我还在上学的小家庭来说,他是惟一的收入来源。好在三月底,他找到了比较满意的工作,开始上班。由于疫情,这是我们在家待的最长一个新年,能好好地陪伴汤圆,这方面我觉得还是很美好地一段时间。之后,我就牟足了劲,准备着毕业答辩地事儿。但是意外再一次发生,意外地要延期一年,还要面临着重新发表一篇SCI的压力。延期确定下来后,自己也松懈了下来。随后没多久,本来身体就不好的婆婆,住了一次院,检查后发展为了尿毒症,开始透析。自己在家一个人带孩子,没有时间和状态写论文。6月份意外怀孕进一步打乱了我的计划,也让我陷入了情绪的低谷。我和先生都很喜欢孩子,也计划要二胎,但现在时机非常不合适,因为我得争取明年毕业。哭了几次,哭过之后还是得面对,不得已在7月初做了手术。8月份用了7、8年的移动硬盘突然坏了,也没摔过,磁头坏了,也就彻底的坏了,里面的资料都没了。这件事让我更加隐隐不安,觉得是一种不好的征兆。半年多过去,总觉得应该否极泰来了吧,但心底还是隐隐担心,不知道后面还会发生什么事儿呢。
意外一个一个发生,我自己有很多纠结和负面情绪,和家人也有一些争执,主要是老公和自己的妈妈。最近正在读《亲密关系:通往灵魂的桥梁》这本书,在读的过程中自己也在进行着反思和思考。书中有一个观点是,孩提时代的两大重要需求是归属感和确认自己的重要性,若在童年时这两种需求未被满足,那么会被深藏在潜意识中,而在亲密关系中这种需求会再次出现,双方的这种潜意识未被满足的需求往往会引发争执和权力斗争。因此,亲密关系是疗愈童年创伤的一个机会,若在亲密关系中被重视、被理解、被接纳,那么自我也会发展更好,否则会更糟糕。
老爸是一个相对沉默的人,不太善于表达,典型的中国式父亲。老妈则是一个悲观加暴脾气的人,遇到问题首先是抱怨、指责和后悔。 记忆中,父母好像很少会夸我,老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谁谁家的孩子怎样怎样”。可能从小,在我的潜意识中就希望得到父母的夸奖,而且认为比别人做的好才是好。以至于,后来的一步步,考研、工作、再次读博,好像都是因为身边的人这样做了,我觉得我也得这样做,才能证明自己够好,可是忘记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后来和老公相遇后,他的物质条件和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和他在一起有被重视和被理解的感觉。在家人的反对中,我还是毅然决然选择了结婚。虽然偶尔有争执,但是他都能够包容我和理解我,听我倾诉。我自己也在反思,每次的争吵,好像都是未被重视的感觉在作祟。虽然目前经济压力比较大,遇到的困难也比较多,但是感恩遇到一个情绪稳定、愿意倾听和包容我的老公。现在,也在尝试寻找和老妈比较合适的距离,尽量不受她影响,也减少我们的争吵。
三十而已,原生家庭给我带来了伤痛,但也让我去尝试了很多。正是由于我想做的更好,希望得到父母的认可的动力,才让我努力到北京读研,并一步步地去尝试更多。前30年,为父母而活,后面的日子,我要为自己而活。
© 本文版权归 丹心依旧16lov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