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经济学家最新预测:疫情之下,“大萧条”又来了吗?
Editor's Note
2020年至今,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都受到大幅冲击,展现出“二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的趋势,引发公众对“大萧条”再至的担忧。
今年4月,诺奖得主、耶鲁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席勒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指出,当前焦虑、恐惧的心理状态会在未来10来年里成为这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展望未来,席勒非常希望疫情尽快得以缓解,不往最糟糕的方向发展,也希望人们对于疫情有着更为乐观的叙事。然而,他仍建议投资者不要持有太多股票,以免产生难以承受的损失。

以下问答节选自席勒在Project Syndicate上发表的评论文章和澎湃新闻4月13日的报道(原标题为:“新冠省思录|专访诺奖得主席勒:担心把这次衰退想得过于严重”,作者蒋梦莹,转载已获授权)
Q:你将新型冠状病毒称为“非常危险”的病毒?
Shiller:是的。
Q:你的判断跟其他经济学家不太一样。因为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会说,他们不是流行病学家,所以无法对病毒下判断。你为什么断言新冠病毒为危险的流行病?这与金融市场又有什么关系?
Shiller:我有一本新书Narrative Economics(《叙事经济学》),我将疫情视为一个故事、一种叙事,也就是说,新冠病毒自身可以作为一个故事传播,并推动重大经济事件发生。人们对于大萧条的恐惧与现在对新冠病毒恐惧是类似的。人们的担忧部分是有道理的、理性的,因为新冠病毒的存在是事实,但也存在不理性的部分。
Q:所以你认为应该将新冠病毒疫情一分为二来看,一方面是作为事实存在的病毒,而另一方面是人们如何叙述关于病毒的故事?
Shiller:是的。我在书中写过,“叙事”也会像病毒一样具有传染性,叙事会像疾病一样影响经济行为。如果一个故事主导舆论场好几年,那么就会像一场流行病一样改变很多东西。比如上个世纪30年代,关于大萧条存在一种叙事,人们因为担忧经济崩溃而恐慌,恐惧作为一种心理氛围在传播,于是就形成了人们恐惧大萧条这样的故事。这跟现在的恐惧心理很像。
Q:从事实层面来看,世界正面临着类似1930年代经济萧条的前景吗?本·伯南克(美联储前主席)说这不是大萧条。
Shiller:我认为有几个方面是非常类似的,它们都同样受到了恐惧的驱动。不同的地方在于,这次是对病毒的恐惧,同时叠加了对“叙事”的恐惧。
Q:大萧条时期人们的恐惧又是什么?
Shiller:那时候人们担心一旦失业,将会是永久性失业,不会再找到好工作。从而衍生出的一个重要的叙事是“技术性失业”(technical unemployment)。当时流行的观点是,技术进步造成了这一状况,也就是由于对机器的使用导致高失业率,因为不再需要那么多工人。人们因此变得非常恐慌。但后来证明,“技术性失业”这个说法并不正确,因为后来经济和就业又恢复了。
我担心现在会发生类似的事情。现在有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人工智能是机器人的高级形式。虽然很有想象力,但会让人产生恐惧。所以,如果失业率持续走低,是有可能与大萧条的状况极为近似的。
Q:数据已经表明美国正遭遇空前的失业潮。
Shiller:3月28日当周初请失业金人数超过了600万,这个数据创下了历史记录。如果这一趋势延续下去,情况甚至有可能比大萧条更严重。因为病毒真实存在着,可以突然之间席卷全世界。
Q:如果世界主要经济体出现12-18个月的经济停滞,美国是否会面临的是比大萧条更严重的挑战?
Shiller:这还要看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否能发现有效的治疗方案,如果能治愈很多人,这能缓解人们对病毒的恐惧。其次,能否成功开发疫苗,如果开发不出来,持续时间有可能超过18个月。第三,疫情虽然有可能很快就结束,但人们有可能因为今年难忘的记忆而仍感受到威胁,不知道病毒何时会席卷重来。

Q:疫情之下的美国股市呈现出什么样的状态?
Shiller:疫情之下的美国股市可以分为三个独立的阶段:第一阶段从1月30日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到2月19日,期间标普500指数上涨了3%;第二阶段是到3月23日,在此期间标普指数下跌了34%;第三阶段从3月23日至今(4月13日),期间标普指数又上涨了42%。上述每个阶段的变化都与新闻报道的叙事有关,因为市场的变化是滞后的,其体现了投资者的预期。
Q:疫情下的美国股票市场看起来似乎有违逻辑、非常诡谲。在需求低迷拖累投资和就业的情况下,到底还有什么能维持股价呢?
Shiller:经济的基本盘和市场表现差距越大,谜团就越深。但如果考虑到人们的从众心理和流行故事的病毒性传播,那么叙事经济学的理论就可以提供可能的解释。毕竟,股票市场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者对新闻的反应以及其他投资人对于此判断的影响的,而非受到新闻事件本身的影响。
这是因为大多数人都无法评估经济新闻或者科技新闻的影响力。尤其是当人们对新闻媒体高度不信任时,他们会更倾向于依赖于熟人对新闻的反应而做出判断。但是,这个判断需要时间,这也就是为什么股票市场不能够像传统理论所认为的那样,能够对新闻事件做出充分且及时的反应。新闻事件引发了市场的新趋势,但其是不明朗的,以至于大多数行家很难从中投资获利。
Q:你认为市场的崩溃还没有结束。
Shiller:应该说股市仍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如果人们的恐惧持续加强,情况可能会很糟糕,但另一方面,股市也有可能最终还不错,我们或许会有机会回到过去的生活。
Q:你说的后一种状态要如何才有可能达到?
Shiller:这是一种政府还能应对的状态,即最终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因为感染疫情死亡,1%左右的人死亡,就像每年的流感季一样。结束之后,人们会恢复正常的工作,死亡人口不会很多,因而不会影响到金融市场上。但人们很有可能要有好几个月都待在家里,这会形成心理性恐慌。全世界的人如果都待在家中隔离,会形成一种心理氛围,这对很多人来说都将是很困难的。
Q:结合疫情期间股市的阶段性变化以及特朗普政府和美联储的一系列财政刺激措施来看,美国股市反映出什么样的问题?
Shiller:疫情期间,影响重大的小规模崩盘和强劲复苏的叙事再次广泛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开始谈论对2018年或2009年股市几次跌到低谷时而没有买入的后悔,这样的叙事可能给人们留下的印象就是股市在2020年已经跌得够低的了。这时,“害怕错过”的叙事占了主流,从而强化了投资者对安全重返股市的信心。根据疫情期间股市表现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真实的新闻报道对于人们的预期影响是显著的,但股价的波动并不一定,实际上也很少是对新闻及时的、合乎逻辑的反映。

Q:我们所熟悉的全球化正在终结吗?
Shiller: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繁荣的时代,尤其是中国,很快成长为最富有的国家之一,这当中国际贸易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全球供应链在当前这个时期很难再维持下去,人们更加孤立。好的地方在于,现在全世界都在对抗病毒,这是我们共同在面对的。
所以全球化不会突然之间就终止,再过一些年,人们会逐渐发觉已处于一种新的常态下。
Q:如果疫情像西班牙1918年大流感那样持续时间超过1年,或迟迟开发不出疫苗。我们的经济行为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Shiller:这要取决于我们的叙事。如果你看西班牙流感,其实并没有怎么影响经济,也没有导致股市崩溃。1918年流感最严重的时候,那段时期美股还是上涨的,为什么?我认为是因为那个时期的人们有应对流感的信心,他们知道流感是会传染的,他们像我们现在这样严格对待流感,但是没有让经济停滞。人们仍然会去餐馆。所以对经济没有太大影响。直到几年之后,1921年经济才出现衰退。
所以我担心现在的叙事,十年一个经济衰退周期在某个层面上是正常的,我担心人们把这次衰退想得过于严重,描述为一个非常艰难的时期。或许不会呢?也许会有乐观些的可能呢?当然也可能很糟糕,股市可能会再跌20%-30%。这不是我的预测,但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
Q:西班牙大流感没有让经济停滞的原因之一,难道不是那个时期经济体之间更为孤立?
Shiller:对。那个时候还是一战期间,各个国家都非常孤立,国际贸易剧烈下降。但那一年11月一战就结束了。于是又产生了新的乐观主义。
Q:疫情后特朗普的支持率很高。
Shiller:是的。现在就是典型的战争状态,一场对抗病毒的战争。人们必须待在家里,可能买不到食物或其他生活物资,这很像战争,而战争时期人们需要强有力的领袖。特朗普每天都发表电视讲话,非常有热情。这个做法对他的支持率也非常有效。
Q:你个人目前最大的担忧是什么?
Shiller:我担心疫情不会有改变,会最终感染绝大多数人,担心也许还会有下一波,病毒出现很多变体。我们没法再到餐馆去,体育赛季无法回归。不过这只是我的担忧,不是预测。
重磅活动,现已开启
8月12日(周三)晚,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联合耶鲁北京中心和红杉资本,邀请席勒教授做客【普林斯顿与大咖说】线上直播间,结合他自2000年以来发表的七本著作的内容探讨“叙事”如何决定经济的繁荣或萧条,以及后疫情时代下的叙事如何影响经济活动,甚至最终影响地缘政治力量的平衡。
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即可完成报名

如果您希望以更优惠的价格购买席勒教授的原版著作,提前开始阅读,我们为大家准备了活动特价,有效期至8月16日。以如此优惠的价格收入诺奖经济学家的全套原版著作,各位书友一定要把握机会呦!
Narrative Economics 低至188 元
七本任选三本8.5 折
席勒作品全集(七本)1098 元
购书福利传送门:https://sale.jd.com/m/h5/xussfesqhue7.html?viewMode=w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