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前,推荐先看《文学的日常》第三集

《云中记》是通过看纪录片《文学的日常》种草的,然后很巧之后又有幸采访了谢有顺教授,所以对这本书很有亲切感。
以我有限的了解,之前好像没怎么听说写汶川地震故事的长篇小说,所以这一本,给我的视角是很不同的。
云中村,瓦约乡的一个藏族村落,作者给起了这么个名,估计也预示着像白云一样,终会随风飘散了吧?阿巴,是村里的祭师,他的爸爸,爸爸的爸爸……总之,这份工作是从祖辈传下来的,但其实,他年轻时并不喜欢当祭师,而是去做了电站工人。随着发电站在一次山体滑坡中掉落江中,他也经历了一场从迷糊到清醒的人生过程。之后,随着年岁渐长,以及在地震中目睹的残酷的生离死别和伤痛,唤醒了他的某种执拗的意识,那就是要完成自己作为祭师的使命和命运安排,安抚山神、安抚魂灵,宁愿和有太多情感寄托的云中村一同消失……
仁钦,是阿巴的外甥,新生代大学毕业的藏族青年。因地震后救灾得力成为瓦约乡乡长。关注到这个后生,不是因为他几乎没啥缺点的性格,而是他也在实际的工作磨炼中不断地成长。从一开始不被乡亲甚至亲舅舅理解,到慢慢被周边人认可,再到渐渐理解了舅舅看似顽固的坚持,即使被免职也遵从自己的内心,眼睁睁送走舅舅这个最后的亲人永远地离开,这种隐忍、煎熬,是他真正懂得了舅舅的心思……
不知咋地,每次看完小说写下读后感想的时候,脑子里一片混乱,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毫无头绪,似乎一下子什么都忘了……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