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學概要(修訂本) 裘錫圭 商務印書館(筆記)
一 文字形成的過程
(一)原始文字之前:1.抽象的幾何圖形和象徵表意 古漢語 □(方)
古漢語 大(象徵)
此種造字方法與圖畫有本質區別
“人 “這一類具體事物的象形符號,大概是在“大“等類跟圖畫有明確界限的文字開始產生之後,才在他們的影響之下逐漸和圖畫區分開來,成爲真正的文字符號(唐蘭 真正的文字要在象意文字發生才算成功的《中國文字學》)
2. 跟所表示的對象沒有内在聯係的硬性規定的符號,用作所有權的標記或者其他意義(記號)
哈尼族 契約木刻 “.“ 一元
(二)狹義派:文字是記錄語言的符號
(三)原始文字:文字和圖畫長期混合在一起使用(最先造出來的文字并不是最典型的象形字)
(四)表意字:字形所代表跟詞的意義有聯係,跟詞的語音沒有聯係
隨語言環境改變字形
(五)記號
(六)→→表音 借用某個字或者某種事物的圖形作爲表音符號,來記錄跟這個字或者這個事物的名稱同音或者音近的詞-------假借(外甥打燈籠-照舊(舅))
表意的造字方法和假借方法同時發展
(七)跟圖畫有明確界限的表意字和假借字的出現,是文字形成過程正式開始的標志
(八)→→→→→→表意字或者表意符號用作指示字義的符號,加注在假借字上,形聲字 形旁(定符,類符) 聲旁
假借字上加定符,表意字上加音符
(九)原始文字 逐漸摒棄圖畫式表意手法,簡化字形并且使之趨向固定,使文字的排列逐漸和語序完全一致 完整記錄語言的文字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