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谈
阳光与蝉鸣,我终于感受到了夏天。 阳台的衣服有了太阳的味道,摸上去也是干干的。
昨天晚上被绑架,被迫听田锐唱了半个小时的歌(哭了),原以为会就此结束,好让我完成学习计划,没想到开始讨论起了人际关系。 本以为会当面讲,没想到是在电话里与他讲述了那晚的矛盾,以及在这段关系中我的状态。
在一个集体中,我是绝不会让人冒犯的,我有我的冷酷,凶狠的眼神,不容置疑的脾气。所以在班级中与大家相处,于我而言有点端着,那是我的自我保护。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在13班时我的脾气吧……反正田锐就举了那时的例子让我对比。 如果在集体中与我发展为亲密朋友,会感受到反差吧。这可能就是王语程对我产生偏差的原因。 在三四人以内的团体中,我是绝对放开的,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个“安静害羞”的女生变得极开朗。我会大限度的收起自己的锋芒,在外我的棱角条条分明,在小团体中我会像布丁一样嵌入其中。我可以满嘴跑火车,可以很有颜色,我可以看上去很弱,很好欺负,我可以很理性,去分析问题......当我在小团体的亲密关系中有了模糊的定位,我会在那个位置尽量做的很好。对于一些超越底线的事情,我会选择忍受。在我眼中,那是我对当下大家相处的和谐气氛所做的牺牲,是在我可接受范围内的。但我有我的基本原则,所以我会委屈。有的人会发现我的委屈,有的人会以为我的底线很低。 在这里,我也许就找到了进一步发展的朋友。或者说,我会主动靠近发现我情绪变化的人。 没有从集体环境中认识我,大概率不了解我的另一种状态,却可以感知我的微妙变化,这就是我会靠近王纪康的原因吧。
开始熟一点之后,我会觉得在王纪康的处事上能看到田锐的影子,很全局,很得体。 其实这也不是谁像谁的问题,这样说不太公平。 只不过这是我重要的择友标准之一,我喜欢和会观察的人做朋友。他们会像磁铁一样吸住我,于我而言就是这么有人格魅力。 田锐称之为“大人”的模样,称之为将自己包裹住了。他不喜欢这样,但他也是这样类型的男孩子。显而易见,他不会喜欢和这样类型的人交朋友。 我会单纯理解为,情商高。
上大学之后就没交过新朋友了,希望可以和王纪康走的远一些。
人与人相处是很流动的,所以其实也讨论不出什么,无法下定义。昨晚更多的就是在和田锐的讨论中看了看自己吧。我大概率不会改变我的处事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