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勒兹 康德 导论
导论:
1. 康德对哲学的定义:关于一切只是与理性的根本目的的关系的科学
2. 理性的文化目的才是最后目的(Endzweck)
3. 理性设定“目的”就是在设定理性自身
4. 存在理性的旨趣(理性通过旨趣变成实践的),理性是自身旨趣的唯一评判者
5. 先验方法是作为理性裁判的理性,是理性内部的批判,关注的是两点:1.理性的旨趣与目的的真实性质 2.实现旨趣的手段
6.职能的第一种含义:指向表象的不同关系。 所有表象都是在与他者的关系,也就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存在的。有多少种关系,就有多少种职能
7. 存在三种职能:认识职能,欲求职能,产生愉快不愉快情感的职能
8. 当一种只能在它自身中发现了自己的运行法则时,便具有了一种高级形式,便有了自主性
9. 纯粹理性批判追问:是否存在高级认识职能? 实在理性批判追问:是否存在高级欲求职能? 判断力批判追问:是否存在愉快不愉快的高级形式?
10. 后天综合是认识职能的地机行事。先天综合是高级认识职能,因为是对象必须服从先天综合
11. 理性的知识就是先天的知识,先天综合判断本身就是理性理论科学的原理
12. 当意志不再被愉快,而是被法则的纯形式规定时,欲求职能便是高级的,实践的综合便是先天的
13. 高级认识职能 -- 思辨的旨趣, 高级欲求职能 -- 实践的旨趣
14. 职能还有另一种含义;指向表象的不同源泉。想象力,知性,理性这三种能动的职能,分别对应着表象的种类:直观,概念和理念。
15. 关键问题:第一种职能的高级形式在自身中找到了运行法则,为服从它的客体立法。但客体是如何服从的?是哪种职能(第二类含义的职能),作为表象的源泉,保障了这种服从并规定了表象?
16. 每个第一种职能都必须有第二种职能形成的某种关系来对应,这便构成了先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