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人怎么交到朋友
昨天和一个朋友聊天,说自己要去和一个店老板见面,她说哪里找到的,我说网上。她说不愧是你。“不愧是你”是什么意思?以至于这四个字今天一直萦绕在我脑子里。让我不禁回想了下我的人际关系,自进入大学以来,好像大部分还真是从网络认识,包括这位“朋友”。说是“网友”觉得有些见外,(尤其是网友转为一直还有联系的网友)“朋友”两个字反而比较暧昧。可以充当没有朋友时又特别想用一个存在人物来说明某件事的时候,就假用“朋友”二字。“我有一个朋友怎样怎样”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
我从小并不怕生,胆子很大,据说还赤膊在院子里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和男孩子没两样。但是到了某个“对自我开始有认知”阶段的时候,逐渐变得敏感。尤其怕听到“来,和这位叔叔问好。”这时候就会躲到大人背后,很羞涩很腼腆。而且去别人家做客,也不是自来熟,虽然后面结局都是混成一片,但前期总要因为怕生扭捏一番。
进入大学算是有了真正交友自由,五湖四海来的人很多,每个人都对对方很好奇,刚开始一两个月,基本上全班的人都互问了一遍,你从哪里来啊等一些简单的地理层面的了解。那时候网络也流行,为了排解人生地不熟的孤单,大家都埋在一部小小手机上,像拽着救命稻草一样拽着初高中时期认识的朋友,互相讲些不适应啊,好孤单这类的话,另外一群人就开始趁着之前对大学抱有的幻想和向往不断拓展社交圈。我是个例外,我追星。
就不说是哪位星了,早已搁浅。但那段时间确实是快乐又麻痹的,填满很多空虚。(大一实在是太闲了)那时候追星不是什么狂印海报,打印照片、明信片,(虽然也有,但我很少做)有个自发的联盟组织,里面的老成员时不时会聚会。有一次快到某星生日了,联盟组织云过生日,问有谁要参加。当时我还只是个旁观者,跟组织里的人不熟络,对于他们年龄也不太知道。当中有一个比较熟但同样也不怎么混组织的姐姐(她从微博加的我)某天问我要不要去去看。我心想连你都没见过,还要见另外一大帮陌生前辈,一下子恐慌无比。借口学校远不方便推脱。谁知道她没放弃,主动提出到那天我来接你吧!
我记得是个周末,那天很早大概6点多,整个学校还在瞌睡,我穿过雾霭霭的校园走到校门口等她。却被告知来接我的是她朋友,一个看上去像马浚伟的男生。她我没见着就算了,还要她的朋友来接我,这牌打得我措手不及。已经回忆不起来和他之间讲过什么话了,只记得整个人讲话都不利索。大概是说了一些那位姐疯狂追星的事,而且“马浚伟”每次追星姐都要带他一起,自己的狗仔车技都要练出来了。虽然“马浚伟”没显得多感兴趣,但也不扫兴。
“马浚伟”把我送到某个酒店大楼底下,说你姐等会儿下来,我们稍微等下。等会儿她载你去,你们玩得开心。还有帮哥提醒一下你姐脸上长痘,让她注意身体少吃点辣。(后来我真的原原本本把这句话复述了一遍给那位姐。)窒息的在车里等待,我开始扯“哥,你早上吃了没啊”“还没呢,起了个大早。”我两都笑了。“我这有吐司面包。”说着我把一袋吃过了两片的剩下的吐司交给他,还有个青苹果。是前一天晚上去超市买的,就怕早上来不及买早饭。现在想想人家后来还不得来碗红油抄手什么的,吃什么味同嚼蜡的吐司。
后来我就去姐的车上了。红色的女士小汽车,拉开车把坐进去那刻开始浑身不自在,教科书式地问了一声姐好。当时真的懵了,网络上我那么活泼的一个人现实生活中反而一句话说不出来,姐呢还是那个淡定的姐,甚至比网络上表现得还冷酷。当一个现实废遇到一个冷酷姐,那画面就想象吧!
不过一想到还要见到更多的人,内心就咚咚咚。但转念一想我两总是先认识的,就算遇到前辈们也算有个伴。但我低估了本地人和本地人不自觉地亲近的本能,这样我好像又落单了。前辈们和姐姐说话都用方言,唯独和我还有前辈的孩子说话大家才转普通话。我们约在一个农家乐吃烤肉串,喝香槟,骑车,逛景点。老板现烤的烤肉,他烤得速度赶不及我们十来个人吃的速度,不过不得不说那顿烤肉自然是非常好吃的,还有饭后巧克力慕斯也非常可口。联盟组织拍照美图发圈艾特某星配上一段温暖的话以及艾特当天到的所有人,然后所有人自动转发表达庆祝。现在想想既矫情好像又有那么点可爱?吃完了我们又返回城里,在一个空落落的地方放了孔明灯。(也不知是谁准备了马克笔,上面还写了字以及大家的签名)。虽然不了解那些前辈因为什么追星,他们跟了很多城市,比我疯狂太多了。即使有的成家了还是没有忘记这群盟友,他们的友谊建立在追星这件共同的事上,又比追星本身更联结,是我无法达到的深度。那天每个人都掏了200元,姐说要把200元给我,因为我还是学生,而且是她坚持要我一起来的,我说不用,今天我也很开心。后来她又在某个地方把我卸下来交给“马浚伟”带我回学校,确定我进到宿舍之后“马浚伟”才走。我从雾霭霭的早晨离开又在黑黢黢的夜里回来,那一天漫长又短暂。
© 本文版权归 AquariusNO走走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