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研究目录|《近代史研究》(1979-2020)
《近代史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主办的一本杂志。创刊于1979年,初为季刊,1984年改为双月刊。早期多关注民国史、革命史、政治史,常有考据短文。在该刊发表的科举研究论文,大部分与清末科举改制有关。进入20世纪后,有不少社会史、新文化史的文章出现,科举研究也受此影响,发表的论题旁涉科举中额、科举考试用书、地方科举史等方面。总体而言,研究水平较高,但囿于时限,总量较少。
举目如下:
1、 李正中:《“公车上书”新解》,《近代史研究》1984年第2期,第299页。
2、 李学通:《洪钧的科举改革主张》,《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3期,第317-318页。
3、 王笛:《清末新政与近代学堂的兴起》,《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3期,第245-270页。
4、 苑书义:《李鸿章科举改革思想刍议》,《近代史研究》1988年第4期,第26-45页。
5、 郦永庆:《鸦片战争期间士民具折上奏献计献策问题述论》,《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1期,第96-107页。
6、 夏俊霞:《论晚清书院改革》,《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4期,第64-82页。
7、 闾小波:《李端棻<请推广学校折>为梁启超代拟》,《近代史研究》1993年第6期,第235-236页。
8、 金林祥:《蔡元培推迟殿试原因考辨》,《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1期,第303-306页。
9、 王奇生:《中国近代人物的地理分布》,《近代史研究》1996年第2期,第218-243页。
10、赵世瑜、孙冰:《市镇权力关系与江南社会变迁:以近世浙江湖州双林镇为例》,《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2期,第124-152页。
11、崔志海:《国外清末新政研究专著述评》,《近代史研究》2003年第4期,第249-290页。
12、迟云飞:《晚清新政与张之洞研究的新进展:读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新政研究>》,《近代史研究》2004年第4期,第234-254页。
13、邱捷:《知县与地方士绅的合作与冲突:以同治年间的广东省广宁县为例》,《近代史研究》2006年第1期,第20-39页。
14、左玉河:《论清季学堂奖励出身制》,《近代史研究》2008年第4期,第45-57页。
15、关晓红:《议修京师贡院与科举制的终结》,《近代史研究》2009年第4期,第77-92页。
16、李文杰:《晚清总理衙门的章京考试:兼论科举制度下外交官的选任》,《近代史研究》2011年第2期,第107-123页。
17、刘伟:《官治与自治之间:清末州县劝学所述评》,《近代史研究》2012年第4期,第99-110页。
18、关晓红:《清季科举改章与停废科举》,《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1期,第36-53页。
19、徐佳贵:《废科举、兴学堂与晚清地方士子:以林骏<颇宜茨室日记>为例的考察》,《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4期,第110-125页。
20、孙青:《引渡“新知”的特殊津梁:清末射策新学选本初探》,《近代史研究》2013年第5期,第81-103页。
21、潘崇:《科举废除前新政人才结构透视:以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团随从人员为例》,《近代史研究》2014年第2期,第119-131页。
22、韩策:《科举改制与诏开进士馆的缘起》,《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1期,第99-112页。
23、於梅舫:《陈澧撰写<科场议>之立场、缘起及用意》,《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2期,第130-140页。
24、罗志田:《地方的近世史:“郡县空虚”时代的礼下庶人与乡里社会》,《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5期,第6-27页。
25、赵世瑜:《亦土亦流:一个边陲小邑的晚清困局》,《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5期,第28-40页。
26、王立新:《咸同年间文闱停科问题考订》,《近代史研究》2016年第5期,第143-153页。
27、韩策:《东南互保之余波:朝臣与督抚关于辛丑乡试展期的论争》,《近代史研究》2017年第2期,第100-113页。
28、张瑞龙:《中央与地方:捐输广额与晚清乡试中额研究》,《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1期,第92-111页。
29、曹南屏:《考试不足得人才:清末科举改制与出版市场的互动及其影响》,《近代史研究》2018年第5期,第105-12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