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骂街的一些话
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听过天津人骂街,如果没有的可以参考马志明的《纠纷》。天津人骂街是很贫很爽人的,花样繁多,又生动形象,而且颇具家族传统,也就是爸妈会骂街子女必然会骂,而且一家一个骂法。像我中学时有一个关系很好的女生,她最引以为豪的特殊本领就是可以一口气骂街骂上半个小时,句句不重样,当然这是遗传自她老娘。
我从小就是一个乖孩子,小学时候骂人的上限就是“靠”或者“奶奶的”,而且骂起来还心虚的很,不敢太大声。后来到中学时和骂街小天后成为好朋友之后,也渐渐变得大胆起来,做出了把“奶奶的”升级为“妈的”的重大决策,但仍然是心虚,仍然是很小声。
我在骂街这个问题上的羞涩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大学,直到大学里两个牛逼的北京女人用她们的实际行动为我打开了一片广阔的骂街天地,才让我真正把骂街变成了话语中正常的一部分,让我也可以把“我操”“他妈的”“大爷的”“你丫”这样的词说的比较理直气壮。但是始终有一个词是我没有办法放开音量去讲的,那就是“傻逼”。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个词比较难听或者说沉重……
于是,下面终于要进入我这些废话中的重点了!昨天晚上我终于找到了骂出“傻逼”这个词的方法了。记不记得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有一个总是在马小军他们大院门口,骑在一条木头上,喊着“古伦木、欧巴、古伦木”的人?记不记得他在影片最后说的那句让无数影评人无数专家学者大为欣赏的话?对的,现在当我想要咒骂的时候,我就会像那个傻子一样,恶狠狠的,京味儿十足的骂出一句“傻逼”。
这是我说出这个词的唯一的办法。
并且我至今都认为,姜文让这个傻子一次一次的出现,并且在最后喊一句“傻逼”,只是因为这样很爽。
我从小就是一个乖孩子,小学时候骂人的上限就是“靠”或者“奶奶的”,而且骂起来还心虚的很,不敢太大声。后来到中学时和骂街小天后成为好朋友之后,也渐渐变得大胆起来,做出了把“奶奶的”升级为“妈的”的重大决策,但仍然是心虚,仍然是很小声。
我在骂街这个问题上的羞涩状态一直持续到了大学,直到大学里两个牛逼的北京女人用她们的实际行动为我打开了一片广阔的骂街天地,才让我真正把骂街变成了话语中正常的一部分,让我也可以把“我操”“他妈的”“大爷的”“你丫”这样的词说的比较理直气壮。但是始终有一个词是我没有办法放开音量去讲的,那就是“傻逼”。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会觉得这个词比较难听或者说沉重……
于是,下面终于要进入我这些废话中的重点了!昨天晚上我终于找到了骂出“傻逼”这个词的方法了。记不记得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有一个总是在马小军他们大院门口,骑在一条木头上,喊着“古伦木、欧巴、古伦木”的人?记不记得他在影片最后说的那句让无数影评人无数专家学者大为欣赏的话?对的,现在当我想要咒骂的时候,我就会像那个傻子一样,恶狠狠的,京味儿十足的骂出一句“傻逼”。
这是我说出这个词的唯一的办法。
并且我至今都认为,姜文让这个傻子一次一次的出现,并且在最后喊一句“傻逼”,只是因为这样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