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姐》张雨绮力荐张含韵得双赢:习惯等待机遇,不如主动出击
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三次公演前夕,节目组新增加了一个battle环节,每个小组需要派出1名队员参赛,比赛结果会计入到团体总分去。
结果其他三组都派出了组内实力最强的选手迎战,而唯独张雨绮组,她没有派出舞台首秀第一名的蓝盈莹,而是选择了张含韵。

张雨绮的理由很简单,主要是张含韵在前几期节目中表现平台,没怎么主动争取表现的机会,为了避免下一轮被淘汰,张雨绮打算给她一些舞台的机会去展示自己。

反观同组的蓝盈莹,从节目开始之初,每次都努力把握机会去表现,虽然她的做法也引起一些网友的争议,但起码她性格直率,敢于竞争,把欲望都写在了脸上。
好在张含韵还算是争气,有些令人“意外”地拿下了battle组第一名,回馈了张雨绮的信任。
在三公结束以后,蓝盈莹、伊能静和张含韵在宿舍吃饭闲聊时,蓝盈莹一本正经地说道:
“这是你应得的,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正视内心的想法,你想要这个机会就说出来,主动去争取,鼓励良性竞争。”

而一旁的伊能静则见缝插针,“小课堂”开讲:
“可能是因为你出道太早,不断说服自己甘于平凡,我也跟你一样,这是我们太早成名的人,必须经历的痛苦过程,但是,每个人都应该发光,千万不要甘于平凡。”
对于蓝盈莹和伊能静的鼓励,有网友解读成是“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别人”,实际上在我看来并没有必要把她们都往坏处想,毕竟是一个团队的,给队友鼓劲也是正常的做法。
人在职场,有一句话是实实在在的真理:努力了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放弃就一定会失败。

一、不敢争取的背后是人性的体现
我们公司前段时间刚举办了一次干部的公开竞聘,公司里几乎所有人都知道,机会来了,一定要抓住。
但是,大部分人都仅限于知道而已,并未实际行动起来去争取竞聘。
为什么呢?没有实际行动的原因就是人性使然。
首先,有一部分人会害怕做了干部后承担更多的责任与风险,比如会不会加班得更晚、和同事关系搞不好之类,纠结了半天后还是放弃了这个机会。
说白了,这部分人是希望等一个没有风险的机会。但这个世界上哪里会存在没有风险的机会呢?真的有这样的机会,恐怕也轮不到自己。
其次,还有一部分人是遵循“中庸之道”,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知道做了领导以后可能会做多错多,不敢出头去挑大梁。
会这么想的人,往往没啥进取心,很难让自己在职业发展上有所突破。

二、成功不是依靠上天的垂青
那些职场上取得成功的人,是因为上天的垂青或者别人给予的恩赐吗?
诚然,我们不否认在成功道路上离不开一些机遇和运气的成分,但绝大部分人的成功都不主要是靠运气。
就运气这件事来说,每个人都有运气好的时候,也有运气不好的时候。可为啥成功者成功,而普通人普通呢?
我认为这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别在于成功者更加积极主动去争取利益。
我们就拿平时的工作来说,许多员工总是按部就班、完成好任务就算万事大吉,能躲着领导就躲着。
但是另外也有的员工,会主动去找领导沟通,甚至傻乎乎地“讨”任务来做,最终在工作中崭露头角,赢得了领导的信任与好评,于是加薪升职的机会自然落到了他们头上。
那些等待恩赐的人,永远都会排在最后。

三、如何在职场上做一个积极主动的人
在职场上,该争取的还是得主动争取,什么时候该争,该怎么争取,是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学习:
第一、工作中敢于“争功劳”
所谓职场如战场,你的谦虚有时候就是一种退让,即把自己的利益让渡给其他同事。
有人说业绩成绩领导看得见。可领导真的都能看见么?一个团队中有那么多人,领导本身也有自己的工作,可能无法关注到每个员工的结果,所以我们不能抱有“等、靠、要”的心理,只有主动争取才能让领导更加重视。
第二、多做挑战性项目
人在职场,什么样的工作更能证明自己的价值或能力?
当然就是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了。别的同事不敢做,或者没有自信心做的,你可以主动去承担与挑战,就有机会改变领导对你的评价。
而且这样的项目本身也非常锻炼人的能力,可以不断让人取得进步。
第三、突破职位瓶颈
我们需要明白,在一个公司里,管理职位都是少数的,就好像金字塔的模型,大多数员工都处于塔基的那部分。
所以一旦有好的职位机会,就要努力去争取,毕竟错过一次机会,也许就得等上好多年,那样的无形机会损失往往是巨大的。

写在最后
张雨绮在节目加赛环节,能选择张含韵,说明这位队长很有远见和大局观,看到了张含韵身上的潜力。
同时也说明,张含韵的能力并不差,一样可以在舞台上拿第一,也许缺的就是表现自己的机会吧。
而机会,更多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
各位朋友,您对此如何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