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个B+,我们应该有什么反思
最近一则消息刷爆了朋友圈:江苏省高考文科最高分考生白湘菱将无缘北大清华等名校。原因是她的历史选修是B+,而名校要求一般是A或A+,即便总分最高,因为这门选修“失利”,她很有可能无缘名校。
为了保护公正与公平,高考需要刚性的规则。既然参加了游戏,就得遵守游戏规则,这其实没啥好多说的。
其实,白湘菱无缘名校,但名校会不会太在乎,还真难说。毕竟,像“清北”这样的名校,从来不会担忧生源的问题。没有了白湘菱,还会有许多水平与之相当的高手入校,这可能就是现实。
对白湘菱来说,无缘名校也没那么要紧。她的班主任就说得很到位:“也不一定说我非得上清北,未来就是一片坦途,要看她自己。”这句话不是客气的安慰,而是对人生最真实的感悟。什么事都不一定是好事或者坏事。
这其中的得与失,白湘菱很可能要在多年后才能有最真切的体会。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无缘名校可能并不是人生的重大挫折。
高考改革本来就要在摸索中前进,碰到些波折,也是再正常不过。人生无常,我们也都在曲折中前进,我们应该继续去探索合理的机制,让每个人都拥有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