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20岁年轻人越早知道越好的道理?
想问你一个问题,就是你觉得,我们手里为数不多钱到底要怎么使用才能给自己带来最大限度的快乐?
是消费吗?
01
别着急想答案。
先来和杯子幻想一下一块做个梦。
偶然的一天你在网上冲浪,看到某个你喜欢的博主,在搞抽奖活动,奖品是一部新手机,你顺手转发了一下。
然后呢,不到五分钟,那个博主,就过来通知你说,哇恭喜你啊孩子,你好幸运,你中奖了。
奖品如期而至,当你收到新手机的时候十分开心,十分满意,这一天,你给自己现在这个开心程度打了九分,觉得太幸运了。
到了第二天,再一次让你给自己收到手机的快乐打分,你给自己的快乐打了7分。
到了第三天,如果还需要打分的话,你想一下,你觉得你会在使用这部手机时,给这份快乐打几分呢?
02
好了醒醒吧。
现实会是,到了第三天其实你就已经感受不到快乐了。
物质上让人感到快乐的时间是很短暂的,通常只有两天,并且在拥有一件物质商品后,我们只会在专心想它们这件东西的时候会感到快乐。
在日常使用的过程中,我们却会逐渐将这些东西抛到脑后,商品几乎不会让我们感到快乐。----心理学家诺伯丹
大家有没有这种体验啊。
就是在没有拥有一件东西之前,常常会幻想。比如:
我如果买了这件衣服就会是全班最靓的仔,我暗恋的女神也会多看我两眼;
如果我买了新的iphone,我就会一直开心,就可以在同学面前显摆,这个手机对我太重要了;
我离不开我接下来想要买的东西,这个东西一定会很有用。
当我们想到某样东西时,我们往往会倾向于无限度地高估它给我们带来的影响。
是这样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在心里说服自己买下这个东西的理由,大部分都是在自我欺骗,然后觉的这个东西对自己很重要。
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至少在你心里,你会把这个需求放大很多倍来说服自己。
而这样的方式,就算自己拥有了,这种快乐只会在你身上停留很短的时间,
我们可以把这种现象称为「专注点幻觉」。


03
这时候,你可能要说了。
嗯?那杯子你说,那到底把钱要花在那里啊,我想让自己快乐一点,除了给自己买买买之外,也没有别的方法了啊,虽然快乐短暂,至少还有点快乐啊。
其实是有一类 “商品” 不会因为「专注点幻觉」而减少的,它就是「经历」。
啊等等,你别小看这个词啊,经历是可以让我们的快乐更持久并且会不断激发我们对生活乐趣的东西。
当你经历令人快乐的事情时,你所有的思维,全部的内心都会沉浸其中。
大家对「经历」这个词可能会有些误区,所以和大家更具体的说一下~
大多数经历所需的花费都很低,比如,阅读一本好书,或者和家人一同郊游,再或者和朋友一块聚会,一块打牌玩游戏,这些经历都是免费的。
当然也有需要你去花钱的经历,比如去没去过的地方旅游,但假如你有这笔钱,你把这笔钱花在这些经历上,绝对要比你花很多钱买各种物质产品得到的快乐要多的多,并且这些都是宝贵的人生经验。


04
还有,你的工作,你的恋爱,这些都是经历。
比如我呀,当我写出了一篇阅读量还不错的推文出来的时候,我会像欣赏战利品一样反复的看着后台的数据。
当时我会很开心,但是过了半天,这篇推文就会在我心里变成历史,很难再会想到他,因为我已经开始想着如何创作下一篇推送。
而我在写作的这个过程中,对我来说,就是一个经历。
真正带给我“长久快乐”的其实是写作的这个过程,而不是看到最后数据的那个瞬间。
还有我前面说的我养猫咪,虽然我是花了800块钱,但是猫咪给我带来的在养猫这个过程中极其丰富的体验,是任何物质都带来不了的感受。
让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变的多一些,你也会感到这个生活的乐趣。
05
很多年轻人觉得生活没有什么乐趣,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
大部分年轻人,并没有有意识的给自己创造很多的经历,大部分都是在想办法消费,给自己买一堆不那么必要的物质产品。
而如果你要靠买潮牌买鞋子买化妆品,来给你带来持久的快乐,唯一办法就是,每天什么都不干,就好好看着自己花重金买来的物质产品,每天都给鞋子衣服做整理,每天晚上都要想一想自己那双限量的aj。
我们大部分人很容易就高估了商品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却低估了经历的影响。
所以这是我们每个人以后想要让自己更快乐的话,都要注意的事情,所以哦,以后要多注意!尽量把金钱多花费在“经历”上,而不是被商家吹嘘的“物质”上。
感谢你看到了现在。
如果觉得有用,希望善良的你别忘了点个赞,我会很感谢您的认可的,也会激励我继续写出好的内容,点赞也会加深,您对这篇内容的记忆,当然你也可以直接关注@杯子随时看以往的高质量回答。
介绍下自己,我是杯子。
我在公众号「一杯仙气」经常会很认真的分享一些非常有用的干货,包括学习呀,心理学呀,还有各种思维的技巧和方法,当然还有非常有用的电影,纪录片和书的推荐,就是你看了会立马有收获的,是会让你想藏起来,不敢让同龄人知道的小知识,我等着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