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中的“后浪”
查看话题 >那个孤独自负的追梦老少年
豆瓣上有个小伙子,很有想法,总是一个人自言自语,每天拍点摄影作品,黑白风格,拍得不错,他的志向是拍电影,成为一名大导演,他还写诗,新旧诗都有,可。其人偏古典,从有限信息看,古文功底可。
我最初发现他的小文和黑白小照时,颇为惊艳,却发现他的被关注量才两三人,于是便关注他。至今日,他的被关注量涨至八九人。
每次发文,他多发一些单张摄影作品,发一点批判性时文,表达下自己甘守寂寞、默默坚守的意志。这让我看到了自己当年依稀影子。所以,只要发现他有新动态,我基本都回复下,多鼓励与赞许。不过,他似乎并不怎么在意我的存在以及问候,最明显的,他一直没有回关我,他只关注一人,不知是谁。
最近几次见他发广播,还是那种批判,也许深入,也许肤浅。他的批判已经开始蔓延至世俗生活,如对婚姻的态度,他开始了对未曾经历过的惨淡现实生活之臆想式批判。
我突然同情起他来,不知为何。他快三十了,出身农村,似乎尚无固定职业。他还曾在征友话题发了一征友文,很诚恳,丝毫不隐瞒自己的穷困潦倒,不过也掺入一些自负的语调,惜应者寥寥。
我到底该不该同情?同情,其实对他而言是一种羞辱。没有谁希望被人同情。我一直拒绝自己所谓同情的恣意滋生,可是潜意识往往宣布我的拒绝无效。滥用同情是一种罪,我感觉自己有罪。
他在走着一条与世俗完全不一样的路,一条孤独的路,冷清的路,自言自语的路。他的抗争,看似有力,却总逃不过一种贫穷与潜在无奈的阴影野蛮笼罩。
以我过往正常态度,对我无对等回应者,早就取关了。不过,我始终在观望。我看看能不能默默观察他七年,我曾听一位长着说,欲成一事,最少得坚持七年。七年后,他将从今日的接近而立,到彼时的接近不惑,他是否真的能成功呢?
最近些年,我见了多个身边人由梦想蓬勃,走向人生荒落,撒了一地鸡毛。不过,我还是存些幻想,也许他就是下一个郭德纲式的人物呢?
我想看看,到底有没有奇迹发生。或者,也许,在等一个人慢慢向现实主动屈膝跪倒趴下。
看他,就等于看当年的自己。
202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