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结)干货 · 2020.7.30号从香港回深圳经验分享
【更于2020.12.4号】 鉴于日新月异的通关政策,在此po下最新检测方法供大家参考。
目前香港除了政府认可的19家本地医疗检测机构(链接在此);还有9家社区检测中心可以测核酸(链接在此:https://www.communitytest.gov.hk/zh-CN/)。可以网上预约,而且提供通关用的检测报告,整个‘测毒’流程非常便捷不用像其他医院一样要医生转介信。这项政府操作极大方便了通关手续,而且检测费用也便宜了很多(最多HK$ 240)。另外出报告也很快,24h内能拿到。
不过近日香港屡破记录的单日新增又把这些检测机会炒得热火朝天,12.4号当天9家社区检测中心全部约爆,本打工人看得瑟瑟发抖。看来今年港漂要想跨境也要体验春运式抢号啊。。。
仅以此贴祝大家顺利通关。
以下是2020.7.30香港->深圳的全纪实贴🚩
人在深圳,刚过口岸。现整理个人最艰难的回家之路如下,希望能给读者排雷:
【太长不看版】
回深圳的手续相信各大港漂公众号科普得没啥悬念了,在此画重点如下:
1. 大前提:离港前先确认自己过去14天没有离港、或者接触感染患者 (不符合的建议先确认通关条件再返深);
2. 找香港指定的本地医疗机构预约核酸检测,等大概1-2天取得阴性结果证明:我找的V-Care(链接是机构的网上预约系统,可提前2天预约),这家合作的检测机构是华大基因(港府认证的本地检测中心)。拿到阴性检测结果后打印1份过关用(黑白打印就够了);除此以外还可以自己买试剂送检,全港目前最便宜的就是Prenetics了(当天出检的VIP套装也只有900多港币,真便靓正);
3. 在深圳口岸认可的检测实效内通关:这里建议大家随时查看微信公众号 “深圳口岸发布” 的最新通告——我7.30号回深圳的时效规定是送检(到医疗机构)的72h内;8.7号又缩短到检查报告出来内24h了;
4. 排队过(深圳)关时,提前在微信小程序“海关旅客指尖服务”填个人申报,把二维码截图。一定要手机上刷出来“添加国内(含港澳台)地址”这一申报栏目才能提交(我当时没刷出来就一直提交不了)。然后随大流跟着队伍走层层人工申报、核对信息,最后老实隔离 & 交钱。全程基本不会迷路,队伍就一个前进方向。
注1⃣️:香港认证的医疗检测机构在此(无需翻墙):https://www.coronavirus.gov.hk/sim/recognised_testing_institutions.html
注2⃣️:决定返深的朋友通关前请一定记得带小零食、外套。本人出门急忘带备用口罩和外套🧥,结果在口岸排队的时候冻了个半死,好在出门抓了一包巧克力🍫,这在后来7个小时的口岸排队通关中成了我的续命神器。
注3⃣️:无论留港还是返深,个人都要保持平稳的心态。新闻看官方一个渠道就够了,看多了漫天抄稿的公众号文章确实容易烦躁和抑郁,心态崩了严重的可能会影响个人免疫能力。有条件的室内瑜伽练起来,亲测封关半年重拾马甲线的感觉非常美好!
P.S. 刚才刷到一篇港漂走珠海口岸曲线救国的帖子,过关只需30min(个人经验走深圳湾口岸大概2-4h不等,出口岸后等酒店装车则是10min- 3h不等), 需要走珠海的请自行移步:https://mp.weixin.qq.com/s/OnCZICr1WWfTMDwGQ-tSKQ;
P.P.S. 通关没有测鼻咽拭子的不用偷乐,到了酒店后你会喜提2次核酸检测:1次在办理入住前;1次在退房前一天(有的区只测鼻,有的区鼻咽都要测,我有幸抽到了后者)。
【精神大姐在线唠嗑版】
以下是个人完整的回港纠结心路历程,句句属实,情真意切。
我为什么要回港:
一开始看到7月breakout news时我其实还在纠结要不要撤离:1是自己通行证还在办不能立刻撤港(留港+1);2是个人内地手机号因为3个月没用被销号了,得回内地去趟营业厅亲自办理找回号码(留港-2);3是电脑需要维修,而香港维修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比起深圳都很高(留港-2);4是如果撤了下半年估计就回不来了,或者回来还要承担一次14天囚徒式隔离,那么在香港的生活多少都会受阻(留港+1)。总结来说,虽然这病毒不像新闻里那么耸人听闻(毕竟只是经呼吸道和黏膜传播),但我明确知道自己需要回趟深圳的。
说来也挺无奈,7月初的暴戾反对派游行都没把我劝退,上旬本地疫情大爆发引发的数次延长通关着实让我打了退堂鼓。临近大暑,社区感染随着温度再一次攀升爆发,经历了连续两周的两位数单日确诊后,第三波本地爆发在19号这个周日达到新纪录——单日新增108例。

我的纠结没有持续太久,因为第2天也就是20号周一单日新增又drop回两位数了,接着第3天又下跌至单日新增61例,虽然政府采取了更改截至统计时间(提前到4pm截止统计确诊案例以免引发市民恐慌)这一薛定谔式管控,但是心理还是舒缓了很多:慌什么,这不降温了么。然而我的舒坦也没有持续太久,因为3天后(22号开始)单日确诊数又势如破竹地冲破记录达到了113,紧接着是一系列的110+(23号118👉24号123👉25号133👉26号128例),增速比我当年查高考成绩的心跳还快。于是在26号这天,当刷到实验室小伙伴晒自己回深圳隔离的朋友圈时,我便按耐不住果断联系其询问测核酸渠道,又火速预约了第2天一早取样的名额。幸而老板对于我返深的申请批得无比爽快,让上述我此前的所有纠结显得不值一提。
如何回港:
As many 公众号 said,7.17号开始走深圳湾口岸入广东境内的旅客需要提供72h内有效的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被卡在苦命质检的这一波返乡大军里,我也只能扛着时代灰尘这粒大山照做。这次因为心急就临时找人帮忙预约(加了300港币),后来发现排我前面的一个小姐妹是网上自己预约的,费用是HK$ 1.2k。

我约得急,一定下来就找人帮忙预约了27号一早的号。当天一大早来到V-Care省去了排长队的痛苦,但是检测中心所在的写字楼设计非常不友好,既没有空调也没有洗手间,在等医疗中心开门的半个小时里体验了蒸馒头的感觉🤦♀️🤦♂️。等到开门后,护士小姐姐拿了我的香港身份证核对预约资料,大概10min+后给了3张表格填。

这里就不得不吐槽香港的物价了,深圳笼共就¥ 70+(有医保的还给报销),而且快的几小时就出结果。因为自己港澳通行证还没拿到,前台护士建议拿到通行证再来送检+看医生。填表的时候和排我前面的一个小姐妹聊天,她今天来送检在等医生来(她排第1个,我8:54am到的排第2)。闲聊的时候我问她为啥要等医生,她说估计医生要做个流程尽调,也就是问下有没有确诊案例接触史、过去14天有没有离港这些没啥用的,然后等了大概半小时她看完医生就在我羡慕的目光中离开了。填表的时候看了墙上电视播放的深喉唾液检测视频,我知道捅喉咙很刺激但没想到辣么刺激(油管链接在此:https://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youtu.be&v=V0VRF03chkE&app=desktop)。

等我拿到棉签后才发现深喉检测比电视还要刺激,因为棉签有这么长(建议玩喉咙的时候记录下时间,送检的时候护士小姐姐需要登记,好像72h时限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记):

取样的过程也不像动画那么顺利,毕竟要忍受恶心的排异反应(想到海关那还有一次不知道鼻还是喉的测试就更难受了)。好在取样后基本没啥程序了,再跑一趟医疗中心送检就好。P.S.送检后职员(or 医生?在香港没看过病我都不知道医生长啥样,反正那人没穿白大褂👨⚕)会像机器人一样飞速地问3个问题:叫什么名字?身份证号码多少?(核对是否本人)有没有不舒服?(其实我当时因为前一天久坐屁股有点疼,不过这点没必要说哈哈),然后就可以回家等结果了。机构前台也忙得和机器人一样复读机式回答“大约24-48小时会发检测结果到你邮箱,到时打印1份带着通关用”。
这里我其实可以更有魄力一点,完全可以在第1天取拭子瓶的时候当场(或当天晚点找个单独的空间)取样,如果是这样今天下午说不定就能拿到结果撤了。因为第1天港澳通行证还没拿到所以护士小姐姐建议我第2天再送检,以至于等结果的日期也顺延了至少1天。
Anyway, 今天也算是个送检的好日子——明天开始全港范围内禁堂食(限聚令更是收紧到2人,也不知道是不是保护情侣夫妻的公共秀恩爱权),以及中旅社全面暂停营业。我踩着这两截止日出门也算是幸运吧。刚回来刷消息今天又有106宗确诊了,增速间歇性回落了,也说明政府的管控有效以及市民普遍自律吧。
7.29号周三晚11点,找帮忙预约的大佬打听了一下终于出结果了——幸运的阴性(实验室的通知是人工发送邮件所以相对滞后)。

7.30号上午9:54am终于收到实验室的正式检测结果啦,马上找到楼下打印店打印,叫车出发。在此吐槽下香港的商铺,清一色的等到11点(有的甚至11:30am)才开门,对比一江之隔的深圳早上9点多开门这边生意做得真佛系。后面的故事基本单向进行,没啥好说的了,总结就是:经历1小时打车到口岸在下午1:28到深圳湾口岸(强烈建议下午过关的在车上补个觉),以及4小时口岸人挤人式通关、和通关后又用了近100min等集装车送去酒店隔离,本人出发后历经8h波折与长队伍终于到了目的地。整个人经过7个多小时脱水式排队前行已经累到没脾气,恹得像霜打的茄子,稍微收拾下便抓紧时间休息充电。疫情期间的通关真的是很考验个人体力,我好歹还有4年的健身基础,普通人特别是老年人士真受不了这罪。上午通关或许好些(看有的帖子写只用了2h通关),但口岸里迂回排队的滋味有多难受,经历过的都懂,在此也不赘述了。
Long story short, 提醒总结如下(全文精华,通关必知)📓📓:
1⃣️. 带好小零食补充能量(幸好我出门抓了1包巧克力,在几次排队拐弯的时候迅速补充几块,不然要饿死在队伍中);进口岸前去趟洗手间(口岸里面没有洗手间,而且独行人士像我这样的中途去会很麻烦);
2⃣️. 带好外套,口岸里面冷气开得很足,刚进来没啥感觉,排久了就很冷了(我今天还贪凉穿的短上衣小吊带,感觉暴露在外的腹部区域一直和外界进行温差传递 ❄️❄️=33);
3⃣️. 排队的时候可以在微信小程序“海关旅客指尖服务”扫码填个人申报,把二维码截图。注:一定要手机上刷出来这个“添加国内(含港澳台)地址”才能提交,工作人员没告诉我这个bug时我填到怀疑人生(每次填完后点提交都没反应,让我一度濒临原地自燃)。P.S. 想刷出来这个input栏可以选左下角的“信息重置”。

7.30晚8点,我拖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疲惫和饥饿坐着集装车(某旅游大巴🚌)到了酒店。下车的时候还很惊讶好快就跨了2个区(南山->福田->罗湖),看了下手机才发现已经过去1小时了(排队后遗症,少于4小时的等候都不算个事)。下车后像流水线上的猪肉一样按工作人员指示把行李放到集中区统一消毒,然后拿着自己的小瓶瓶去欢乐的捅鼻孔和插喉咙(是真的欢乐,因为剩下的流程越来越少了)。工作人员经过日均数百(千)次捅猪肉(误)的训练,手法娴熟得很,👩⚕️小姐姐温柔的说“放松”后飞速在我鼻孔和喉咙取了样(当然了,分别用的不同棉签,咱社会主义对检测很严谨的),除了和其他人一样的后遗症流眼泪基本没啥排异反应。取完样就可以办入住拿行李了,如此种种周折,经过7个多小时我终于能躺尸了。后续订餐也经历了一番曲折,先是太久没体验手机叫外卖找不到渠道(职员出于同情教了我用美团外卖),再是想订的不送外卖,以及手机号无法验证定不了餐。一番拖延下来,叫到餐已经是1.5小时后的事了🤦♀️。
这里趁我记忆还热乎科普下捅鼻孔和插喉咙的感觉:没有想象中的恐怖,大家配合工作人员的提示就行了(毕竟是成年人,怕也不能表现出来对吧)。小姐姐做深喉拭子的手法比我自己在家取样舒服多了,我过关前自行取样缓了一个下午喉咙才恢复正常。Anyway, 我也是做过鼻咽拭子+即将2次隔离的人了。

P.S.在口岸遇到一个粗线条大姐,拿着刚在香港隔离完的检疫令排队,后来和她前面的人聊天才发现要有核酸检测阴性证明(72小时内)才可以通关,否则回港还得重新隔离;另外排队的时候刷到香港的全日禁堂食令仅一天就逼得全港民愤导致政府无奈撤回这一限定。忍不住感叹,这种一天一个政策的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啊。
以上就是个人曲折坎坷的全部通关经历。简言之,今年的疫情对个人以及全球的影响都是有的,这种客观环境下劝各位读者也学会放弃幻想,老实回来自费隔离。但是也没什么好自怨自艾的,比起那些在外当兵或者居住地有天灾人祸的,我还能安全无恙地回家已经是幸事。千辛万苦回趟家后,惬意地享受着回归幸福之余想起之前看到的一句话,大意是:留学在外的意义在于,更加懂得珍惜回家的美好。深以为然。
有兴趣的可以移步我的酒店隔离日志,我将继续发挥dear diary精神记录下自身第2次囚徒隔离历程:https://www.douban.com/note/772493091/。
谢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