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ve如何自救?去看伍迪艾伦的《纽约的一个雨天》啊
好久没有看电影了。这半年一直在瞎忙工作和学习,其实是在实力出演five和社畜的每一天,每一天都很焦虑。就像新裤子乐队唱的一样:
在这远方 /没人陪伴 /只有幻想和烦恼
直到这周五晚上,补了伍迪艾伦2019年的新片《纽约的一个雨天》,对于又废又畜的本人来说,说它是救命的氧气实不为过。
客观说,这部文艺爱情小品在伍迪艾伦的作品中,属于不痛不痒的那种,但是对于精神上渴极了、饿极了的人来说,它仍然是能解决燃眉之急的作品。如果你也处于忙乱、迷茫、被生活驱赶着疲惫前行的状态里,看看它吧。
故事发生在一个周末。大学女生阿什莉作为校报记者因为要去纽约采访她的偶像导演,男友盖茨比虽然是纽约本地孩子,但他决定两人躲开家人的干扰,在曼哈顿过个秘密周末,看看展搞点浪漫。但是阿什莉一见到导演后,就像上了一列不回头的飞车,卷入了纽约文艺八卦旋涡,再也抽不出身了。而另一边的盖茨比,为了等女友的档期只得无聊地在街头巷尾游荡杀时间,见了许多旧时好友,update彼此的近况,还被莫名其妙和已经发育成熟的前女友的妹妹表白。他最后还是被烦人的亲戚撞见了,不得不回家去见老妈,去参加老妈组织的宏大上流派对,两个人的周末秘约彻底毁了。为了发泄愤恨或是为了糊弄老妈,或者为了反抗纽约上流社会的这种无聊social,盖茨比在酒馆捡了一个性感女郎假扮女友,却发现了隐藏在家族体面出身背后的秘密,他也更加了解了自己的DNA。
电影还是一贯的伍迪艾伦范儿,上层社会的知识文青、爵士乐、亲密关系与突然迸发的爱情......
看完电影后,我对L说,“好想当纨绔子弟啊!”
“这还用说?谁不想当纨绔子弟呢!”
“不是那种‘纨绔子弟’,是‘那种’纨绔子弟,是伍迪艾伦笔下的纨绔子弟,装着西装、驼着背、神神叨叨、喜欢文艺、喜欢赌博、喜欢玩爵士乐的纨绔子弟!和钱不钱的没有关系!”
在故事的最后,盖茨比找到了自己,我似乎也能从盖茨比身上找到自己。那个曾经年轻的、富足的、反叛的、仍然有幽默感的自己。
没错,在经历了长时间工作加班疲惫的中年社畜,看到电影里的盖茨比,回想起若干年前,研究生时代的自己,不就是他那个傻帽模样么。整日写作、拍摄作业,听椎名林檎,激烈地讨论剧本,热烈地去爱……那时候还在靠家里供生活费,钱只够生活,但从未有匮乏感,代课或者写写剧本或者拍点广告,感觉赚点零花钱也很容易……开心的时候,和朋友一起文艺创作一起玩音乐;痛苦的时候,就在学校的小路上一遍一遍的绕圈子,或者躺在躺椅上发呆……那时的我们,整个人完全活在一种醉醺醺的梦里,活在下着雨的纽约里,活成了伍迪艾伦笔下的盖茨比。
进入社会后,这些东西一点一点消失殆尽。他们说,你要努力你要成功,因为爱情很贵学区房很贵医药费很贵;他们说,你需要买这个需要买那个,否则你就从游戏规则里出局了;他们说你得赶快,否则你就老了你就被淘汰了……
所谓的抑郁症,无非是自我的潜意识得不到满足和自我接纳,潜意识的需求渴极了、饿极了,而你却在按照“他们说”的去努力奋斗,你努力极了,却在满足别人的需求。结果是丢了最初的自己、潜意识自我死亡、抑郁越陷越深、身体垮了、器官里甚至还长满了结石……
曾经的自己就站在理想的终点,你却还在拼命朝着离终点越来越远的地方奋力奔跑。
那个终点的自己,就是伍迪艾伦笔下的闪闪发亮的盖茨比,是属于每个文艺青年的理想人格。把所有的“成功”都进行垃圾分类,就这么晃晃荡荡地做个“纨绔子弟”,不好么?

© 本文版权归 正圆antidot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