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时代的烦恼
查看话题 >我的青春无聊物语

“我们没有梦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会被毁掉”高中在一期《萌芽》上偶然看到这句话,那篇文章写的是啥我已经不记得了,但惟有这句话,像一个诅咒,刻在我心里好多年。
后来我才知道,它出自大岛渚的《青春残酷物语》,但被这句话击中的我却并没有残酷青春,我只是电影里那些面目模糊的路人甲,是沉默的旁观者。
我高中在珠江的一个小岛上,城市规划里它会在10年内被打造成绿化率达到43%的“小新加坡”,但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那里一直很荒凉,和城中村无异,周边没什么可浪的地方。校园生活也乏善可陈,不过我最忍受不了的还是饭堂的菜,选择少而且味道一言难尽,校外又没有好吃的,毕竟我上课唯一的乐子是想着待会吃啥,但一想到饭堂的菜我就又萎了。
这里没有四季,每一天都是酷暑里的阴天,四处流动着沉闷压抑的热浪,一切都是灰扑扑的。
不过也有例外的时刻,上了高三,周六下午要考试,平时锁着的六楼会打开拿来当考场,等到所有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我会去六楼的教室,开电脑放歌,天气好的话,走廊上就能看到落日,夕阳的余晖熨帖地铺在空荡荡的校园里,清凉的风拂过耳畔,这一刻,我终于能做十分钟的高考逃兵。
在所有大人口中,考上985、211仿佛就是个一劳永逸的选择,只要熬过这一战,以后就可以随心所欲了,我们就像一群绵羊,被赶往一个看似正确的目的地,但从来没有人教我们如何面对之后的分岔路,如何确认自己的热爱和天赋所在,如何直面迷茫。当然,也有少数人非常幸运地在二十岁之前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勇敢地脱离羊群,做出常人难以理解的选择,例如我的一位初中同学。
她初三靠着捡废品和卖自制明信片筹旅费,用这笔钱一个人去了西藏,三年后又去了一次,筹备她自导自演自编的电影,那一年她还完成了自己人生身份的转变,她现在已经在一个著名学府里读着自己热爱的专业了。初中的时候,级长很喜欢叫她出去谈话,聊一些她们大人看不过眼的作风问题,而她在我的印象里一直都是个爱情至上主义者,每一段感情她都很投入,成绩、考试从来都不在她的忧虑范围里,总是想爱就去爱了,仿佛从来不担心输了怎么办、选错了怎么办。
高考之后,我是在同学聚会上听到她的传奇经历的,那段时间一度非常羡慕她,羡慕她有勇气去挣扎和抗争,去突破自己的迷茫和不安,去寻找和叩问青春的答案,并且还蜕变成了更好的自己,这份羡慕里或许还有几分我不想承认的嫉妒。
“我们没有梦想,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不会被毁掉”这句话再次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有梦想的人被毁掉之后或许会迎来重生。当你真的非常非常热爱某一样东西,就不会去担心和计较风险,因为你只是顺从了心的选择。那瞬间我突然觉得自己很可悲,这么多年来,我就只是在活着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