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迟或早,我们终究会停止呼吸,但那之前,SEIZE THE DAY
生存是生命的状态,但不是生命的意义,蓝蓝的天、变幻的云,美食、音乐、电影......一切一切美好的事物和你还能感受美好的心,这些,才是生命的意义。
我想,年龄增长终究是有好处的,比如更包容更温和,减少了急躁增加了耐心,更加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最美妙的也许是,看懂了些许以前完全看不到的东西。
第一次看死亡诗社是小学的一个夜晚,那时候看电视似乎还是很重要的娱乐,而CCTV6是我最喜欢的频道之一,大概小时候对欧美是极为好奇的,甚至有那么点崇洋媚外,觉得欧美的一切都是好的,文学作品、音乐、语言,而会喜欢这个频道也正是因为其播放大量的欧美电影。但这部电影却是个例外,哪怕里面帅哥如云,留给我的观影印象却是极其无聊,大概看了不久就切换频道了吧,此后无数的荐影指南中都提到这部电影,而我抱着儿时的偏见,终究没有完整地再看过。
这两日重感冒,生病让身体变得那么虚弱,但于我而言,其实有点如释重负,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休息了。过于努力也好,强求也罢,想要什么,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争取并没有错,也很享受学习中所得到的充实感,踏实而安心。但偶尔未免用力过度,人毕竟不是机器,也许这次生病,正是身体在提醒自己应张弛有度。病人的美好生活,大概就是无所事事,躺在床上吃吃喝喝。但不知怎的就想起了这部电影,资源不难找,关掉灯,也就和这部儿时未竟的电影再次结缘了。
人在每个阶段的想法与做法,真的可以截然相反,这也是为何听了很多道理,仍会走许许多多弯路,因为没走过的路、没犯过的错,自己怎么会认同那是错,又怎会反思、改变呢,变化才是生命真正的永恒。儿时起便时常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这个答案一直都在变,也就一直在迷茫与坚定之间切换。近来颇为平静,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却有种愈加清晰之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终身学习;活在当下,感知细节,发现美,欣赏美,平淡而充实地过每一天,这也许就是生命最大的意义,也就是基廷老师一直跟学生们说的:SEIZE THE DAY。
做自己喜欢的事,活在当下,短短两句话,可是要真正做到却并不那么容易。找到自己真心喜欢做的事,就是一个非常难的过程,何其有幸在求学之时我已找到热爱的事物,并且从事了与之相关的工作,但在没有坚定自己的一生所事就是这些古物前,那些迷茫的放纵、无所适从的虚无感,我从未忘记过,痛苦不堪,但那就是我走过的路。如果没有热爱,我不知道该去哪里找寻勇气来应对工作中的繁琐和挫折;如果没有热爱,身体的疲惫和内心的倦怠该如何消除。所以对于尼尔的死,我是那么地理解,甚至感同身受。如果没有见过光明,黑暗是可以忍受的,可是当我已经睁开眼睛,见到了阳光照耀下的大地,你再把我关回小黑屋甚至锁到更深的地狱,对不起,我真的无法忍受。尼尔的死是青春的悲壮,可是那些没有梦想、麻木而呆滞的人们,比起死去的尼尔,不是更可悲吗?
也许每个人都梦想过自己成名成家,荣耀与地位,金钱与权势,谁能完全没有欲念,无欲无求不过佛道的希冀,而普罗大众,终究难逃七宗罪。我从不认为有欲望是可耻的,毫无欲念,生命的鲜活从何而来?有欲求、努力追逐,不管是否得到最终都问心无愧,多有意思的体验。可是基廷老师却一把扯住了我们向前飞奔的身子,告诉我们:看,这些数百年前的人,也曾野心勃勃,也曾想要改变世界,现在也不过一抔黄土,他们在用微弱的声音重复着:活在当下。这个声音那么弱小,却如同一杯水浇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上,“哧”地一声,发动机慢下来了。是啊,我们在梦想之途努力着,一往无前地飞奔着,但那途中的美,是不是偶尔被忽略了呢?今天的天真蓝、远方有一朵像兔子的云、前面有一对牵着手慢悠悠散步的爷爷奶奶、有个阿姨提着小袋子在喂猫、今天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如果写回忆录时,少了这些美好的风景,似乎有点遗憾呢。这些细致的小美好,和闪闪发光的梦想一起,构成了我们爱这个世界的理由,所以,也不要忽视了他们。
人生是一本书,或薄或厚,但每一页都由我们亲自书写,跌宕起伏的主线搭建其框架、琐碎而有温度的细节令之丰满,岁岁年年,愿我们在划下句号时都能带着满意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