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融和信托一样安全吗?
定融是投资人和融资方直接签合同的,中间没有管理人约束,风险相比信托要高一些。前几年资产慌的时候很多上市公司的定融都因为公司业绩下滑违约了,维权只能投资人自己出钱和融资方打官司,回款周期很久。
地产定融、政府定融和私募公司自融定融是现在市场的主流,相比那些没有信托和其他金融机构进入,只有定融渠道的融资方,头部地产的定融安全程度会高一些;其次是政府定融,不过平台资质和管理人经验参差不齐,需要严格筛选;私募公司自融定融存在法律风险,运作模式类似资金池,兑付全看流动性。
首先说这东西没有最终风险,小钱我也敢买,上百肯定整信托。
政府定融相比信托存在收益上的优势,因为他阉割了一些其他功能,比如说:
1.投资人和政府平台是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交易所只是信息公司平台,不是债权主体,出问题不具备起诉的功能,所以风控中即使有抵押物也用不上。
2.交易所产品公开化发行存在法律风险,10万起步导致一个项目投资人众多,合规这块做的比较好的是某植系,全都100万起步。
3.交易主体弱化,政信信托的交易主体通常是AA平台融资,AA平台担保;政府定融最多一个AA平台担保,甚至没有AA主体参与融资(有点像豪华版和丐版)
4.后续催收难,从贵州的众多逾期项目中可以得出结论,信托的贷后管理能力要强很多,私募和定融的催收存在一定难度,时间很长。
5.都江堰有过违约,兴市集团在当时的交易中作为担保方。所谓政信类项目,一般就是政府融资平台的借款。
它的主要特征有:
1、融资主体和担保主体的控股股东是政府或者政府部门;
2、资金多用于政府公益项目(基建、保障性住房)、土地整理(城乡一体化及综合整治)、政府主导的商业、产业园区建设及民生保障工程项目等;
3、还款来源并不完全依靠资金运用项目本身现金流,更多依赖政府资金统筹安排及再融资;
4、风控措施主要有其他融资平台保证担保、引入政府信用等。
综上:私募债适合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的投资人,能够协议定价,收益可观。倘若属地消化,由较强的管理人和地方政府平台充分沟通,考虑到群体性影响和大批量到期续签便可维持正常兑付,市场化募集则更为考验平台的现金流和再融资能力。
温馨提示:上一次资产荒淹没了无数私募公司,这一次资产荒绝对会有很多定融悄无声息的被当作超发货币回收。定融没有严格监管,从业人员参差不齐,很多材料都是肆意发挥真假难辨,相比正规金融产品存在制度上的劣势。定融很好,不过就快被玩坏了,谨慎吧。
专业信托服务可联系李经理:15988896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