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摩迦其人
很多讀過《焰摩迦經》(雜阿含經卷五(一〇四))的人都以爲:焰摩迦就是一個普通的持斷滅見的修行人,在聽聞舍利弗的說法後最終證得了四果。真相並非如此簡單,本文試圖還原焰摩迦的在證果以前的修證狀態,以供諸位讀者參考。 焰摩迦在經中的修證狀態大致可以分爲三個階段。一是認爲「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二是「遠塵離垢,得法眼淨」,三是「不起諸漏,心得解脫」。其中:第二、三個階段焰摩迦分別證得初果和四果,這裡主要考察他在第一個階段的修證狀態。 經中,一開始焰摩迦認爲「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這個觀點並非單純的斷滅見那麼簡單,大家也不要因爲焰摩迦持斷滅見,就覺得他修證不行。就如同莊春江在《阿含經故事選》中所講的那樣:「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真正的意思是「他以為從前生、今生到來生的生死流轉中,有一個不變的主體我(又稱為「如來」)在流轉,一直要到成就阿羅漢,在阿羅漢命終時,這個主體我才斷滅。」 究竟基於什麼樣的實證而使他確認「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呢?至少他要證明「從前生、今生到來生的生死流轉中,有一個不變的主體我」和「在阿羅漢命終時,這個主體我會斷滅」。因此,這裡推測焰摩迦或許有某種神通,可以看到普通眾生的中陰身從此世至來世,而阿羅漢入無餘依涅槃後這個中陰身卻不再出生。在佛世,擁有神通,可以觀察到中陰身的人有很多,這個中陰身很容易被人誤認為就是生死輪迴中不變異的主體。如果僅僅針對現象界進行觀察,「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這個命題是客觀事實,因爲阿羅漢入無餘依涅槃後不再出生五陰,任何人都無法在觀察到,哪怕是佛也不行。 經中記載,在聽聞舍利弗說法後焰摩迦最終證得了阿羅漢果。阿羅漢果不像初果只是見地,證阿羅漢果最起碼要有初禪的證量,而禪定是漸修的法門,幾乎不可能在三言兩語中修成,因此他在聽法以前至少已經具備初禪的證量。 經中描述,對於「漏盡阿羅漢身壞命終更無所有」這個觀點,焰摩迦堅執不舍,儘管諸比丘們「如是三說」還是「不能調伏」。最後把尊者舍利弗請來質問,焰摩迦也只是回答「實爾」。換做一般的學佛人,看到這麼多人說自己的觀點不正確,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都來批評了,早就直接放棄自己的觀點了。但焰摩迦卻不是這樣,而且焰摩伽也不是單純地固執己見。因為當舍利弗提醒他「若無常、苦,是變易法,多聞聖弟子寧於中見我、異我、相在不?」時,他馬上就得出了否定的結論。可見,原先對於自己的觀點,他也是有實證依據,只有當新的證據出現時,他才會修正自己原來的觀點,否則不會做出任何讓步的。這說明焰摩迦是一個「依法不依人」的「法行人」。僅此一點,就已經超過現代學佛人無數倍了。 總結來說,在證果前焰摩迦至少具備初禪證量和某種觀察中陰身的神通,同時他還是一個「依法不依人」的「法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