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爱情和性的一致性从何而来
查看话题 >当代婚姻观下,爱和性确实要与婚姻统一战线
爱情对人类社会而言算是很年轻了,直到17至18世纪的欧洲,爱情才成为类似社会先锋文化的产物(可能相当于今天的二次元),有一波时髦激进、形象正面的KOL们开始宣扬:唯美浪漫、激情四射的男女之情可以是幸福婚姻的一段前奏,在中国,这个时间点还要更晚。而在此之前,爱情基本都是边缘再边缘的负面亚文化,主流社会都认为爱情是来自魔鬼的诱惑,终将导引人走向地狱。
那个时候,社会对爱情和性的道德评价是反的——性反而因为有繁衍后代这个挡箭牌显得正大光明,爱情倒猥猥琐琐,不知如何安放。
某种程度上,爱情与性其实很相似,心理学对一见钟情这一类浪漫爱情关系的定义,就是以性欲为核心的激情、亲昵成份占据主导。两者的区别大概就是:性没有明确具象的人物指向,而是以某些具体情境或特征作为生理唤醒线索,比如某种类型的身材、身体的某个部位或某种场景,甚至某种服装;但爱情是以特定的人为指向的,基于这个人产生性渴望和亢奋情绪。
爱情是怎么参与到婚姻中来的
只要婚姻从属于家族或群体利益,私订终身的爱情就不可能有话语权。
而婚姻自古承担的功能却都是以家族或群体利益为主——组织并运行家庭保障后代繁衍、确保种族血脉的正统性、政治和非政治的家族或组织联盟。即使在中世纪之前或欧洲之外的其他地区,如古希腊、古埃及,也包括古代中国都是如此。
一直到欧洲文艺复兴后的个人主义思潮崛起,婚姻独立自主权益的诉求才由个人主义逐渐衍生出来。但婚姻独立自主成为一种大规模的普遍社会文化却还不是在欧洲,而是在后来的美国。生活在美洲大陆的欧洲后裔很多是原先欧洲传统社会体系的反叛者或者失败者,一方面他们摆脱了传统文化和家族利益的束缚,在追求独立方面显然比在欧洲本土更有优势;另一方面,美国在近现代空前繁荣的经济水平也为个体独立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因此,一定程度上,爱情与婚姻的一体化应该算是美国现代社会文化的产物。
当代婚姻中的性略显尴尬
然而当代婚姻观念中,性在婚姻与爱情中的参与反而成为了一个辅助项。
因为,社会学和心理学都认为长期的婚姻与爱情关系应当以忠诚与信任、亲密与友谊作为主要成份,就像钱钟书和杨绛那种。激情四射的性吸引是一个天生短命的因素,而且无法靠后天的人力去刻意维持和经营。
但另一方面,西方心理学也认为,性之于婚姻是不可或缺的,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越长,越需要有性作为助燃剂。美国有一项社会调查显示,性生活频率高的老夫老妻们将近90%都对自己的婚姻或感情生活感到满意,但频率低的夫妻只有30%满意自己伴侣和生活。
于是,一方面强调性之于长期婚姻和爱情关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性吸引的临时性又是客观限制,这个矛盾自然就孵化了性爱分离论。
性和爱情、婚姻的分离有多少可能性
一些社会学者(比如李银河)认为性与爱可以分离,但有一个前提,就是两人(或多人)之间不能互相隐瞒,也就是在知情状态下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或者一起玩,只要提前知会对方,不强迫、不伤害对方和第三方(或者第四方、第五方)的利益和感情就行。
要说明的是,社会学这一研究和观点其实是剥离了现有的婚姻制度与形式而提出的,持这一观点的学者也多支持一夫一妻的婚姻消亡论或多种婚姻形式并存论。也就是说,多人关系能得以开展其实是以排除一夫一妻婚姻为基础的,毕竟养育子女现在仍然是婚姻的主要功能,经济和财产又在婚姻中参与太深,而多人关系在这两点上都存在天然的劣势。
但是反过来,在一段不以家族血缘为纽带、由陌生人发展来的关系中,一旦又不存在财产和子女的牵绊,那么这段关系的凝聚力和持续性将会是什么走向呢?一个人一生都流连在一段又一段短暂的多人关系中,真的有可能获得心理上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吗?
正因为存在这一未知性,所以心理学对性爱分离可能更倾向于不支持。至少在现有的一夫一妻制主流文化下,心理学对亲密关系和婚姻家庭的研究都是基于两人关系来开展的。
同时,短暂的多人关系不利于人的心理健康,这一点心理学是比较明确的——不论是人的归属感需要(need to belong),还是随意性行为(casual sex)研究,这两个领域都不支持短暂多人关系的心理健康性和可持续性。
积极心理学的观点更明确:两人合作的家庭形态与养育子女功能,事实上可能受到了人类上百万年进化的影响,而非单纯靠这短短一千年的文化来决定的,所以,积极心理学算是旗帜鲜明地反对多人关系。
在心理学关于亲密关系的具体研究中,列出的不利于婚姻或亲密关系的负面因素之最,正是TOP1身体暴力、TOP2背叛、TOP3冷漠疏离。
背叛指的就是在两个人之外发展第三个人作为情感或性对象,当然,这个第三人只和前两者中的其中一人存在关系,另一人是不知情的。在心理学的婚姻治疗中,背叛和暴力基本上也不被看作是可以治疗、挽救的问题,通常情况下,都是主张受伤害一方主动离婚,心理治疗师能干的事就是在你结束婚姻或感情关系后帮助你走出情伤,重新开始。
所以,在当代婚姻观下,总体还是更倾向于“性和爱情、婚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其它形式的关系很难在现有的文化体系中顺利开展。一些社会学观点甚至认为,如果只站在性的角度,人类该不该或有无必要没底线地探索性欲的自由,这本身就是个问题。
离婚是唯一的共识
不过,无论如何,社会学和心理学仍持有一个共同观点:那就是隐瞒和背叛不可行。
因此,离婚倒成了各派学者和支持者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