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的?
查看话题 >如何把普通人的照片拍得更有故事感、创造不费劲的美。
如果人像写真也有个类似心理学的分类的话,我常觉得我遵循的是“人本主义”。
——人像写真,人是根本,也最重要。比服、妆、造、拍摄环境重要一百倍。
将人物瞬间情绪、当天拍摄过程里的感觉、所思所想在神情肢体上的真实体现,视为首要影响因素。以此基础,才更容易获得长久耐看的片。
这里的“人”,包括至少2个:被拍者和摄影师。我们双方在这个过程里,感受的重要性是等同的、共通的,会相互影响和映照。
关键词一:以人为本
我们可能看过一些女孩的照片,当下觉得好看是好看,但稍看一段时间就觉得并不耐看,那种情绪感似乎是刻意“做”出来的。不会引起真正的共鸣,甚至吸引力。
有些常出镜、有丰富经验的模特倒是能轻易做到适当表现情绪感故事感的感觉,但毕竟模特是少数,大多数要拍的其实是如你我这样的普通人。
被拍者不假装、不演,拍摄者不要求对方一定要“表现”出某种情绪或故事感觉——镜头两侧的人都放松、持开放态度,做自己。
花钱拍写真不是来演戏或者让自己不自信的,而是发觉自己可能都未发现的独属于自身的美。同样的,摄影师通过给人拍片挣钱也不是靠扭曲自己意志去受罪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心,发现又一个女孩身上的与众不同和美丽。都在为彼此创造价值。
必须要承认的是:任何人只要在镜头前,就会多少开始“演出”自己希望的那个样子。这是下意识的,所以拍摄者要明晰这一点,高明点的摄影师不仅会敏锐地发觉这一点,也会巧妙地避免这种情况衍生,帮助当事人放松回到自己。
没有一个女人在是自己的状态下是不美的。
你得要让她放心,感觉到这个过程是舒适的、自在的,没有约束和评判的。如果摄影师抱持着——“你是客户,我只能听你的”or“我是摄影师,你必须听我的”——的非A即B的态度,其实是悄悄将对抗的关系带入了这场拍摄里。即便嘴上不说,双方心里都会有某种说不清的芥蒂或担心,自然在不经意间会影响到画面的传递。
我一般会在拍摄前做充分的计划,然后在拍摄当天彻底放空。给双方创造出自由的空间。然后大方向其实也在牵引把控着。
人放松了,就容易流露出真实的点滴,同样也处于开放态度下的摄影师擅于捕捉到这些点滴,就会比较容易创造出具有独属于这个人的“故事感”。双方都不需费劲。
如果摄影师本人紧紧张张,或者思想里紧紧抓住某些执念(比如,要模仿出某个画面、只想着对方要摆出适合摄影的样子……),就不太会有那个内心空间去发现眼前真实的“故事”。也更容易生产出生硬或随大流的结果。
拍人像写真,是非常当下的,所有情绪、感受、美感的呈现,都无法事先预计(也不需要),这是一个弹性的自然发生的过程。
只要两个人都“在场”,当下就是精华。若一个心猿意马、一个焦躁担心,就都不“在场”了,拍的又是谁呢?又是谁在按快门呢?
关键词二:观察者视角
我很喜欢Edward Hopper的画。
他的画作几乎每一幅都充满了故事感,在一种安静的氛围中表达着主人翁的故事。很值得摄影人研究、感觉。





静静地看,这些画作的视角,都是以第三方视角来呈现。即,观察者——你是一个外来人,正在通过眼前的画面,瞥见这个人的这个当下的发生。至于发生了什么,你不知道,但正是因为这个“观察者”的视角,通过画面里人物的举止、微动作、微表情、环境等等,就可以引发你对背后故事无限的遐想。
我们在拍片时,也是这样的感觉。
摄影师是观察者。甚至是拍摄对象这两三个小时里的“偷窥者”。不费力的美,得从不费力的各种视角去发现。
心态上把自己诚恳、耐心地放在观察者的视角里,技巧上可以灵活且多样。
(1)找前景
让她“躲”进某样事物的后面,创造心理舒适感的同时(不是直接怼在镜头前),带来内容性、故事感。有一种在“安全心理距离”下互相交流的感觉。


她们的眼神、举止,都不是被要求做出来的,而是简单地传达自己。

所谓前景,也可有丰富的多样性,摄影师要灵活的因地制宜。比如这张,我们在一个平台处拍了几张后,发现旁边竖着把大笤帚,我觉得挺有感觉,就让她站在了笤帚后面,拍下了这张我们都觉得挺有“内容感”的画面。在诉说着什么,但你也听不清……

同样的道理,前景绝不局限于花花草草或者纱什么的,这张里的她刚躺上一张蓬松的床,我趴在床边边的这头,把镜头视角拉低,她也看向了我,像是要把自己躲进被子里,这一瞬间,咔擦了下来。
研究表明,人的左脸,更接近潜意识、更柔软,也更接近真实的自我。因为左脸受右脑控制(右脑产生并处理情感、梦想与创造力)。
当然,有时候也可以虚化处理。带来一种不脱离实际的意象性的美。


有时,摄影师把自己稍后退点,躲进日常事物里一点,会带来更故事感的画面。

比如:不复杂的人群。她正在市场买菜,我退后一点,把旁边人的背景也带进去,就比直愣愣地只拍她,在观感上要丰富得多。更有生活气息。

类似的,我坐在沙发上,往后缩了一点,把沙发的把手带了点进去,更显得是一个在讲/看故事的视角。
让你的照片开口讲话吧~
(2)镜子/玻璃
通过镜面拍摄,是一个很好的创造第三方视角的借助工具。这样的视角,像是当事人正在进行内在与外在的对话,从“观察者”的视角来看,会带来一种不需明所以但就是很有故事的感觉。

你不是直接在看这个人,而是通过“镜子”才看见这个人,拐了一个弯,于是带来了——观察感。观众看到的感觉,会不自觉地被带入一场编织想象的共鸣。

这里面拍摄手法很多很多,可以对焦镜中人、也可以对焦在镜外。


带来的感觉都不一样。


还可以纯粹就是拍下镜子里的她。

玻璃也是同理。
让她适当趴在玻璃上,不同的条件会创造出不同的意境。有一种属于这个人的自我表达。


大部分情况下,由于当事人看得见自己在镜子中的模样,会对自己在画面中的“展现”更放心,获得内心安全感。
于是越拍越放松、自信。
而且拍镜面,由于有时会带到“背影”,而每个人的背影本身就会传达出各自的故事性,所以也会自带剧情。


哈哈,乱入一张深沉的小仔仔~
有一部影片叫《过春天》,导演用了很多镜面反射的画面表现人物,比如在镜子里看阿豪和jo的佩佩;佩佩在餐厅里埋头吃饭和走到外面抽烟的父亲;佩佩第一次交货时货车开走的瞬间;jo姑妈家的泳池边二人的远景对话……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3)抓拍
相较于摆拍来说,抓拍最容易出故事感!
她肯定是看见了什么……


原来是发现了一只猫……

抓拍顾名思义,是在当事人未完全察觉的情况下进行的捕捉。这种画面是对方最最放松做自己的时刻,都很精华,能看见并拍下也需要拍摄者经验的积累。

她在我身后梳头的瞬间,被我偶然的一回头拍了下来。
这种拍摄要求速度与美感的平衡。在我拍亲子日常时会出现得更多。
其发生时间一般很短,转瞬即逝,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一旦进入“不要动!我在拍你哦!”的状态,有些灵气或多或少就会丢失或磨损,所以前面一开始说的摄影师“在场”就很重要了,所谓“在场”指的是心在当下。眼睛里面有人。放下脑中执念。
故事感、美感,都有了。
(我结合心理学原创了“当下摄影”直接感知训练课,可以关注公众号:看得清的避风港)
(4)局部
一组照片里,适当地捕捉些局部,可以很好的起到整体的联动性、过渡性。也可以让当事人更加自如的面对镜头的拍摄。
但是,局部,不是为了拍局部而局部,而是通过观察,发现“有关联性的局部”画面来表达故事

比如,色彩关联、内容关联。虽然没露正脸,但黄色的拖鞋、红色的球、蓝色的裤子,一大一小的两对脚……就在输出一种有内容的整体氛围。让人不自觉的吸引,脑海中或许会折射出大人在带着孩子刚准备玩球/玩完球的画面等等。
实际上她确实是刚跟儿子玩完皮球坐下来,我们也拍了很多那个玩球的互动过程,但像这样的局部画面,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有的画面里,只是简单的手,也会讲故事。
开冰箱门……

or 躺在床上……


或者她手里有某样跟她这个当下正在发生“关系”的东西……而不是为了摆造型生硬地拿个什么,要有“关系”。有关系了,叙事感就自动在里面了。


这张的背景是她当时要给我看她孩子的照片,就打开手机找给我看。我觉得这个过程本身有意义,于是就给这双手拍了下来。她也很喜欢这么细微的捕捉。
腿也可以。

或者非常“局部”的一张“局部”——唇印的呼应。

看不见的故事,通过看得见的画面,都会悄悄进入观看者的心里。
(5)利用光影
最后写一点光影在一张有故事感的照片里所发生的作用。
光,是所有摄影师都会着重关注的点。我个人的习惯是:无论室外或室内,只用自然光拍摄,偏向明亮阴天里的柔光,或者光影对比感强的感觉,但会避免正午强光,只要不是极极极暗的天气环境,都能拍出不同感觉的美感和故事感。
局部+比较重的光影

衣着的折痕、隐约的纹身、甚至微微的汗毛,都在安静地诉说着关于这个人的故事

有时拍室内时,可以很好的利用下窗户以及窗帘。因为这里有光、有风,有感觉。

这张已经是秋天的五六点了,而且是阴天,但风刚好吹起了窗帘,她就赶紧跑了过去……恰好的自然光在她的鼻尖形成了轮廓,厚重的窗帘微透出点光线,整合成了有故事的微妙氛围。

这张是下午两点多拍的,光线比较强烈,干拍就会显得画面比较硬,但让她进入到薄纱窗帘后面,光与影就呈现出一种柔和的舒服感。
我记得当时我说了句,“累吗?累就伸个懒腰吧。”
偶尔当光影“写”在脸上时,会让这个人更“立体”。阴影与光明的搭配,才能带来人性。千篇一律的大平光只会让这个人看上去更“单薄”,也缺点个性。


秋冬季节一般在下午三点到五点左右的光是比较宜人的,春夏季节就要往后推推了,盛夏最起码要到四点后才开始比较舒服。
毕竟受热体本身(尤其在室外)——人——的体感才是最重要的。
一切「以人为本」,人舒服自在了,一切就都自如了。
真诚感谢以上所有出镜人,照片涉及肖像使用均获其本人允许。普通的女孩,人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不论是被拍者或拍摄者,如果能摒弃千篇一律的套路,都可以轻松创造出不费力的美和故事性。
摄影是一件值得坚持下去的热爱,能被拍出日久弥新、独属于自己的照片也是一件值得的事情。
勇敢做自己。


愿你有很多爱、很多钱、很多才华……
有能力发现自己 发现美
视频:
如何在家自拍一组写真集? | 放松 自在 美感 治愈 摄影 ——
女性·纪实·情绪·故事
我是独立女摄昊文(V:heavenbaixu888),希望看见更多的妳。
慢慢记录下妳真实的美。
公众号:看得清的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