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子七彩早餐】不同的思维模式造就了不同行为
去迪卡侬买东西,遇到一很有意思的事情。有两个顾客在跑步鞋旁边看鞋,一个较为年长的中年男性左右看了看鞋子问旁边的小伙子:“我想给个70多岁的老太太买鞋该选哪种”?旁边的小伙子错愕了一下回答道:“我不是营业员”。中年男性大概也意识到喊错人了,但估计比较好面子,接着说:“是,我知道你不是营业员,我就是想问问你给老太太买鞋该选哪种”。小伙子又接了一句:“我说了我不是营业员…”眼瞅着气氛有点尴尬了。刚好我在不远处,就主动过去搭了话,我帮你推荐推荐吧。小伙子看我插话了也就溜达着走了。

我对于迪卡侬的鞋子有些了解,根据这个人的需求和老人的实际情况,帮他推荐了两款鞋,最后他决定买其中一款。聊天得知其实这个人也有着跑步习惯,每隔一天会跑8公里,对于跑鞋也有一定的了解,帮他给老人选择鞋子的过程中他对于鞋子的材质和特点也有了解,但是做选择的时候却犯了难了。有些人属于典型的购物需要别人给拿主意才能下决定。回到开始那个画面即使小伙子说了不是营业员,他还依然想听听人家的建议。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和购买决策都各不相同,这种不同在商业中就会有很有意思的状况发生。同样的一句话对于有些人起到积极的效果,对于有些人则完全没有作用,甚至起到反作用。对于那个小伙子的回答貌似是在告诉那个问话的人自己不是营业员,但潜台词则是我根本不愿意管你这事儿,你买什么样的鞋子和我无关。这是另外的一种思维模式。关于我主动去搭话,也绝不是因为我爱管闲事,只是觉得能帮助人家一下也是件好的事情。每个人的行为出发点不同。

每个人的思维模式不同造就了行为的不同。但是每个人的出发点却是可以求大同的。比如,面对紧急情况需要帮助别人的时候,相信不论你是任何性格的人都会出于好意的冲上前去给予帮助。我们的许多行为都是习惯性的,但是真正到了大是大非面前还是能够形成共识的。平时也要不断反思自我的行为方式,或许有些可以进行有意识的调整与改变。

柱子(2020.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