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我是怎么学英语的
学英语这个事情,靠的是兴趣和勤劳。英语就是一个万花筒,通过它你可以看见一个更大更美好的世界。
所以你需要随时随地把自己泡在英语里面。
看英语书:我从上大二开始天天钻在图书馆里看英语书,刚开始打开原版书像天书,后来慢慢就能看懂越来越多,现在看英语书就和看中文差不多了。
图注:海特报告是我10年前在南开大学新图找到的最有意思的书之一。看书要看自己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最喜欢去的书店是外文旧书店,目前我家的中文书不超过五本,家里遍地扔的都是英文书。
英语报纸:从03年开始经常看WSJ和FT,The Economist是每期都看。
听英语广播:从01年开始听BBC,也是一开始基本听不懂,现在嘛也和听普通话差不多了。
写英语日记和小说:从高中开始,现在的一些豆瓣日记也是英语写的 。
另外,就是绝不背单词,认识就认识,不认识的也不查字典,见过一百遍,自然就认识了。
下面来谈谈口语:
要说得好,语法是非常非常必要的。我不是那种说话不合语法,把词堆在一起,说得快一点流利一点就可以的。口语里的语法不好不光妨碍对方理解,还显得档次很低。而且语法不好,就永远不能表达复杂的观点,不能理解别人复杂语法的口语句型。所以我练口语也要记住语法,随时随地反省自己说出的话哪一句不合语法。现在我随口说句话就符合语法,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就不用再担心了。
然后是发音。口音是很必要的。想想如果有一个外国人说汉语很流利,但是每个字都是一声,你听了肯定很郁闷。而且单词发音,单词重音,句子重音,语气这些东西我都随时注意。发音的问题我基本在大学就解决了,具体方法就是每天自言自语。揣摩我的某个语素的发音和录音带(那时候学英语全靠录音带)上有什么区别。我听的最多是1967年朗文出版社的新概念英语课文录音。搞得那时候别人说我说话有严重的二战后英国口音。现在好一些了,经过了新加坡人和美国人的磨练,我已经说一种接近于英国口音的英语普通话了。
我读书喜欢读出声音来。读出来声音有助于练口语。口语的根本在于发音。发音的根本在于条件反射。就好比看到“V”就咬住嘴唇,看到“N”就张口发鼻音,看到"L"就顶住上腭,这个就是条件反射。如果看到Vinyl你还要想是不是要先咬嘴唇,然后再张口发鼻音,再用舌尖顶上腭,你要多久才能发出这个音?
说得快,说得好,全凭口腔的条件反射。
学习速度:
其实语言这个东西是一个加速过程。我的体会是:会得越多,学得越快。我以前那个上大学的女朋友为了考研背单词很痛苦。我跟她说,别看你现在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学英语,我就看一个小时的报纸或者书,学到的新单词要比你几天学的都要多。也就是说,学语言最重要的就是突破这个瓶颈期,把语言从一个“别人的东西”变成“我自己的语言”,才能为我所用,才能突飞猛进。瓶颈期的突破需要长期、大量、密集的学习。我还记得我上高中那会儿,学三角函数的时候,做梦都梦见三角函数的公式。我上大学天天钻图书馆看英语书的时候,做梦都是英语梦,同宿舍的人说我偶尔会说英语梦话。所以我个人的判断是:突破瓶颈的标志,就是看你会不会用英语思维,甚至会不会用英语做梦。
所以你需要随时随地把自己泡在英语里面。
看英语书:我从上大二开始天天钻在图书馆里看英语书,刚开始打开原版书像天书,后来慢慢就能看懂越来越多,现在看英语书就和看中文差不多了。
图注:海特报告是我10年前在南开大学新图找到的最有意思的书之一。看书要看自己感兴趣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最喜欢去的书店是外文旧书店,目前我家的中文书不超过五本,家里遍地扔的都是英文书。
英语报纸:从03年开始经常看WSJ和FT,The Economist是每期都看。
听英语广播:从01年开始听BBC,也是一开始基本听不懂,现在嘛也和听普通话差不多了。
写英语日记和小说:从高中开始,现在的一些豆瓣日记也是英语写的 。
另外,就是绝不背单词,认识就认识,不认识的也不查字典,见过一百遍,自然就认识了。
下面来谈谈口语:
要说得好,语法是非常非常必要的。我不是那种说话不合语法,把词堆在一起,说得快一点流利一点就可以的。口语里的语法不好不光妨碍对方理解,还显得档次很低。而且语法不好,就永远不能表达复杂的观点,不能理解别人复杂语法的口语句型。所以我练口语也要记住语法,随时随地反省自己说出的话哪一句不合语法。现在我随口说句话就符合语法,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就不用再担心了。
然后是发音。口音是很必要的。想想如果有一个外国人说汉语很流利,但是每个字都是一声,你听了肯定很郁闷。而且单词发音,单词重音,句子重音,语气这些东西我都随时注意。发音的问题我基本在大学就解决了,具体方法就是每天自言自语。揣摩我的某个语素的发音和录音带(那时候学英语全靠录音带)上有什么区别。我听的最多是1967年朗文出版社的新概念英语课文录音。搞得那时候别人说我说话有严重的二战后英国口音。现在好一些了,经过了新加坡人和美国人的磨练,我已经说一种接近于英国口音的英语普通话了。
我读书喜欢读出声音来。读出来声音有助于练口语。口语的根本在于发音。发音的根本在于条件反射。就好比看到“V”就咬住嘴唇,看到“N”就张口发鼻音,看到"L"就顶住上腭,这个就是条件反射。如果看到Vinyl你还要想是不是要先咬嘴唇,然后再张口发鼻音,再用舌尖顶上腭,你要多久才能发出这个音?
说得快,说得好,全凭口腔的条件反射。
学习速度:
其实语言这个东西是一个加速过程。我的体会是:会得越多,学得越快。我以前那个上大学的女朋友为了考研背单词很痛苦。我跟她说,别看你现在每天花好几个小时学英语,我就看一个小时的报纸或者书,学到的新单词要比你几天学的都要多。也就是说,学语言最重要的就是突破这个瓶颈期,把语言从一个“别人的东西”变成“我自己的语言”,才能为我所用,才能突飞猛进。瓶颈期的突破需要长期、大量、密集的学习。我还记得我上高中那会儿,学三角函数的时候,做梦都梦见三角函数的公式。我上大学天天钻图书馆看英语书的时候,做梦都是英语梦,同宿舍的人说我偶尔会说英语梦话。所以我个人的判断是:突破瓶颈的标志,就是看你会不会用英语思维,甚至会不会用英语做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