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消费,高满足
人爱占小便宜的通病在我身上展现地非常地淋漓尽致——我每次打开超市的打折杂志(家乐福、LIDL、ALDI、Leclerc),都好想把里面几乎所有东西都买回来。比较着现价和原价之间的差距,真的感觉自己省了一“大”笔钱,这样日积月累下来不知道是多“大”一笔财富呢!就拿我6月初第一次出门买菜为例,看到卖炸鱼排可以买2送1、买达能酸奶可以买2送1,我就大手一挥把他们统统塞进购物车里......
在买单之前得意洋洋地觉得自己占了便宜,可是买完单之后,就开始反问自己:“我真的占了便宜吗?”,回家比较一下同一商品在不同超市,以及不同牌子的价格之后,我觉得我是傻得可爱。一翻查找后才发现真正这些打折的牌子,其实都是在同一食品种类中处于中等价位及以上的食品。明明都是原味炸鱼排,偏偏因为是不同的牌子,价格就分出个三六九等出来让你选,而打折的往往都是价格处于中高等的食品,他们打完折后,还是比低价的高出一大截出来。大家也别看不起低价的食品,中国超市里卖的食品我不知道,反正法国这边的超市让我相信低价购买的食品同样也可以吃得健康美味,而这些也都是当地法国人的主要选择。
为了追求高性价比的生活——低消费,高满足,我现在每次打算消费时,都会问一下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家里还有没有和我想买的这个商品作用类似的产品?
也就是说如果我没有维生素来源就买青菜水果,没有蛋白质来源就买奶制品或者鸡蛋、肉,没有淀粉类主食就买主食,没有洗面奶就买洗面奶,没有化妆水就买化妆水.....如果有的话,就算商家如何欺骗我们说跳楼大减价也不买。
因为如果我买了这些暂时对我来说是多余的商品,他们会超出我的储存范围,我会很迫切地想要把他们吃完、用完,有一点不得不的被迫心理,而不是说我现在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的自由。这样的话完全没有办法细心体会这些美食、护肤品等等,这些商品给我带来的愉悦感也会大大减少,我不愿意这样。
而且,现在一线城市房价这么贵,一个小柜子至少就占去了你 0.5 平方米的面积,无论你是租房还是买房,你可以计算一下你要花多少钱“供养”这一平米呢?算完之后,你是更愿意让自己尽可能住地宽敞一点呢还是狭窄一点呢?你是更愿意把钱用来“安放”自己呢还是用来“安放”商品呢?(这个理由只适用于想住地宽敞一点的人)

我觉得最近可能看打折杂志有些走火入魔,“决定买什么菜”,“什么时候买入这个菜”的这两个问题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决定买哪个股票来投资一样。你看着这个杂志上面写着说某某商品原价多少,现价多少,然后你就心动了,可能你就买了。可是过几天以后,你看其他商店的打折信息时,惊奇地发现这家超市的打折力度更猛,然后你就懵逼。同理,有点像选男朋友或者老公,你应该花一些时间先给周围接触到的男生打分,设定一个分数线,然后到了某个时间段你觉得是时候找个男朋友了,你就把第一个超出这个分数线的男生弄到手就行。因为有时间问题,如果你等太久了,可能打折季就过了,或者你已经等不起了;没等多久就决定的话,可能又太草率了,没选到一个更适合自己的。
所以无论是菜,股票、男人,归根结底,他们其实都可以被称作“商品”,只不过有得可以买得到有得买不到,但是想要得到他们的道理都类似,就是最好在一个合适的时间段购入一个适合你的“商品”,这就考验你的心性和经验了。你是否相信这个世界有太多的丰盛等着你去体验,有多到花不完的钱,有多到感受不完的爱,有多到你无法想象的喜悦,有多到你无法一一认识的人。你如果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是慷慨的,你就不会因为错过一个什么好的人,或者好的事、好的物而懊悔不已。你会相信,终有一天,他们终究会回到你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