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拼多多为什么能超越京东,威胁阿里
在上篇《新技术带来新财富》里我写到
拼多多与京东、阿里之间
不是自建物流的区别
也不是拼团社交的区别
他们的区别是
起家的产品
一、起家的产品
淘宝起家:女装
产品特点:高频+刚需+相对低价
女生,逛淘宝,就是逛街
女装,是装饰性远大于功能性的产品
男生不懂
其次,穿衣是绝对的刚需
商超一百多的女装,淘宝只要几十块
不仅便宜,样式还多
因为样式多,天天逛都不重样
因为便宜,经常换也不心疼
两者促进,更高频的剁手败家吃土
京东起家靠3C电子
3C是,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
这三个类别英文单词的合称
有:电脑/手机/单反/耳机/冰箱/电视/空调
产品特点:高客单价+刚需
一个3C电子,少则二百,多则上千
高客单价随之而来的是
退换货售后难,时效没有保障
为了用户体验
强哥砸百亿自建仓储物流
仓库有了,物流有了
直接跟大厂采购,自己卖
也就顺其自然
时至今天
卖女装的淘宝,万能的淘宝,
几乎什么都卖,女性用户占比超60%
而京东,还是以家电3C为主
同样是短视频直播带货
淘宝直播,做的比京东直播好很多
其中淘宝直播,女性占比80%
淘宝与京东的区别
从起家的基因开始
就注定了商业模式
高频的服装对低频的3C电子,是降维打击
京东还能活下来,全靠仓储物流这个护城河
服装利润高,淘宝可以多抽成
高客单价的3C电子,属于标品,利润可见
显然,京东净利润比阿里巴巴,低很多
(阿里巴巴是 淘宝的母公司)
数据显示
京东2019年收入1462亿,阿里1143亿
京东2019年净利润11亿,阿里32亿
从资本市场给出的估值看
截止2020年6月24日
阿里巴巴市值六千亿美元,京东不到一千亿美元
拼多多起家:零食+水果
产品特点:高频+刚需+绝对低价
吃,绝对的刚需。
而且比家电3C,服装还高频
互联网圈的都知道一个好产品是
用高频需求去发展低频需求
从2019年起
拼多多采取“百亿补贴”扩充品类
首先是,苹果iphone,AirPods
然后是,美妆、汽车配件、家居等等
另外
零食价格,竟然比1688工厂价还低
(1688是阿里巴巴旗下的工厂批发网)
而水果,直接对接上游果农,非常便宜
2016,2017,2018三年间
拼多多在全国679个贫困县
帮扶起超过10万个商家
产生21亿笔助农订单
交易总额达510亿元
新闻上说,拼多多卖的是三四线低端假货
这大概是写字楼白领臆想出来的报道
因为超低价,降低了用户购物的顾虑
因为高频,短时间内聚集大量订单
巨量的订单,又进一步拉低快递成本
义乌这两年的快递费从5元降到2元
拼多多,功不可没
数据显示
拼多多2018年快递包裹数111亿,19年197亿
整个快递行业,2018年包裹数505亿,19年630亿
也就是说,2018年到2019年间
中国每5个包裹里,就有一个来自拼多多
新增的125亿包裹里,有70%来自拼多多
拼多多创造出一个增量的电商市场
如上图所示
互联网让零售所有环节的信息透明化
比如,货源、物流,支付,流量
小红书和抖音,在流量获客上更有效
小米和戴尔,采用预付款提高资金周转率
京东,自建仓储物流,提高了货物的搬运效率
淘宝整合各行各业的品牌代理、使剁手更有效率
只有供应链,深陷价格战,没有改善
拼多多CEO黄峥在个人公众号里写道
以前的线上电子商务,本质上解决了
把义乌小商品市场搬到网上的问题
信息高度透明化,低价竞争加剧
但对传统制造业的工厂改变不多
黄峥认为
传统制造业的工厂
仍然依赖于线下商超的计划式的批量订单
而线上消费者的需求,碎片化、个性化
工厂跟消费者,严重脱钩
工厂生产不出消费者满意的品质
消费者给不了工厂品质应有的价格
怎么办?
在这篇《市场多一点,还是计划多一点》里
黄峥想到,通过收集巨量的差异化的需求
来推动工厂生产高单价小批量的个性化产品
具体办法是,个性化推荐,也就是人工智能
因此,拼多多想做,供应链电商F2C
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社交电商”
问题的核心是
多少量算是巨量,才能支撑工厂生产
二、量变引起质变
30年前
国美电器的黄老板在创业前说有一段话
“那时我也琢磨过做食品生意,
但当时人们的消费水平没达到那个程度;
做服装生意,有面料、季节性的讲究,我也不太懂。
而家电相对比较定型,我觉得自己做起来还比较合适。
当时家电还是有货不愁卖,就看你能不能进货。”
30年过去了
情况依然如此
定型,即标品
开店做生意
卖标品比买非标品容易
同样都卖标品,低频会被高频打败
当当网图书被京东3C电子打败就是例子
拼多多依靠超低价高频的零食水果起家
会很快把品类扩充至低频的家电3C、高频的服装
按照高频打低频的理论
卖家电的京东,不是拼多多的对手
拼多多超越京东是一定的必然的
至于跟阿里巴巴,或可一战
数据显示
2019年报,拼多多年活跃用户5.85亿
京东是3.62万,淘宝是7.11亿
从新增用户数量看,
拼多多、京东和阿里分别新增用户
1.67亿、5670万和7500万
乐观估计,拼多多年的活跃用户
有望在2020年底,超过淘宝用户
另外,从电商包裹数量看,
2019年电商包裹里,拼多多占比21%
京东是7%,淘宝是58%
按照下图高盛在2019年的预测
拼多多的包裹将在2026年与阿里巴巴的持平
实际情况,可能是2024年
当拼多多的用户数和包裹数
都超过阿里巴巴平台时
巨量的需求,巨量的订单
或可支撑小工厂小批量的差异化生产
在刚刚过去的618电商直播中
某拼多多品牌商家讲述:
“同样一款音箱
京东官方旗舰店标价9000多
拼多多上标的7000多
顾客还不停地让打折
让送赠品,高端特别不好卖…”
起家于低价的拼多多
如今受制于低价标签
招商证券发布了一份2020年行业深度报告
指出:阿里和京东是供给思维,拼多多是需求思维
拼多多像是线上版的Costco
或许
拼多多真能做成线上版的美国Costco
但市值肯定不止1330亿美元
截止2020年6月26日
Costco市值1330亿
拼多多市值1015亿
京东市值930亿
阿里巴巴5800亿 (单位: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