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电视剧、电影、纪录片推荐
2020年上半年电视剧、电影、纪录片推荐(1-2是电视剧,3-12是电影,13-16是纪录片):
1、《想见你》:放假之前同学强烈推荐我去看这部剧,说挺有意思的。后面花了几天时间看到16集了(爱奇艺把原来的一集拆成两集),对比这两年来国产偶像剧(情节沙雕老套),《想见你》确实还不错。“爱情悬疑+灵魂穿越”的模式说起来也不新奇,但这部剧有意思的主要在于剧情细节比较贴近现实。两组灵魂和三个时期之间来回穿插,有些时候剧情穿插频繁到让人觉得线索凌乱,情节不连贯、对不上。所幸的是看到后面线索还是挺清晰的。
2、《棒球大联盟》:获韩国百想艺术大赏最佳电视剧奖,是一部被剧名耽误的好剧。这部剧跟懂不懂棒球没有直接联系。以策略为主,情节紧凑、不断反转,没有感情线。我个人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一部剧。(我把这部剧推荐给我的朋友们,他们一听到剧名就不想看了。)
3、《拯救大兵瑞恩》:关于二战的电影。瑞恩家的三个兄弟都已战死,剩下一个詹姆斯·瑞恩。上尉米勒组织带领八人队伍去寻找瑞恩,最后五个士兵在找瑞恩的过程中死亡。影片中士兵争论点在于用一支队伍的性命换一个人的生命到底值不值得(他们认为自己的作用应该发挥在捣毁敌军部队上,而不是只为了营救一个人)。上尉原本是一个高中教师,最后却走进战场。他说,越多杀一个人,离我的家就越远。他现在是一名军人,而奉命拯救瑞恩是他的责任。影片渲染了二战时期激烈的血腥场景。
4、《星际穿越》:说实话跟当年看小说《三体》的感觉有点类似,关于什么四维空间五维空间,我没怎么看懂。
5、《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这是一部可以改变人对同性之爱看法的电影。
父亲对艾利欧说,羡慕你有一段超越友谊的情感,上帝赐予我们的心灵和身体只有一次,多年之后这些都不复存在,所以应当遵从自己的灵魂的感受,去热爱我们所热爱的。你比很多人幸运,因为有机会去体验这种感情。
奥利弗在电话里对艾利欧说,你有一个很好的父亲。如果被我父亲知道了,他会把我送进教养院。
6、《阳光普照》:是否可以不带感情地进入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群体去看待他们的故事?
兄弟二人分别占据阳光和阴暗,互不干涉,然而内心却渴望涉足对方的领域。
父亲自始至终对外人坚持说只有一个孩子。
活在底层的人,不是只有苦难,他们也拥有正常的生活节奏,而且尽可能地去维持,那是他们生命的光。
7、《82年生的金智英》:从做一个“好女儿”到“好妻子”再到“好母亲”,女性一生所要走的路,远远不是用“好××”组成的词语来形容人生的三个阶段这么简单。《82年生的金智英》也许只是反映女性现实生存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往前追溯,我们看到的是女性更为艰难的生活之路,立足当下,女性也仍然还有漫漫长路在等待着前行。想要打破一路以来大家遵守的并且认为正常的社会规则,无疑是要反抗一种既定的官方意识形态秩序。其中的阻力无须多言也可想而知。
幸好金智英有一个关心、理解自己的丈夫,有一个在身后为“女儿们”撑腰的“母亲”,有一个以“母亲”建构起来的“庇护所”,虽然不能完全躲避“父亲”重男轻女的感情倾向,但凭“母亲”一己之力为女儿所建构的空间已经可以抵挡一部分来自“父亲”的“不公平”。所以说金智英是幸运的。
当金智英成为“妻子”、“媳妇”、“母亲”这些符号的现实体验者时,仿佛一下子丧失了来自自己“母亲”的庇护,从而生活陷入阴霾,被灰暗湮没。
电影提出了一个最显而易见的问题:在生活的各方压力导致下,金智英出现了精神问题。
电影似乎也为主人公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金智英通过看医生,慢慢找回了自己以及生活的阳光。
因此,大众电影有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势必为(表面、浅层的)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案。而涉及到更(内在、深层的)问题时,则将问题抛给大众思考和讨论。
然而这始终是一个没有现成答案的问题。
8、《山楂树之恋》:感觉电影前二十分钟把小说的前半部分给演完了,给人一种看mv的感觉。小说七十年代的静秋和老三那朦胧、紧张和害怕的情绪(主要是静秋,老三还是很大胆的)在电影里面没有很好地表现出来,比如老三喜欢在房间门口看静秋写教材,帮她写教材。报幕式的一小段接一小段让观众觉得俩人这感情产生得有点莫名其妙(感情进度太快)。小说建立在六七十年代知青“上山下乡”的基础上,情感羁绊太多(政治、家庭、前途),所以静秋和老三的爱情才显得尤其深刻(实在不忍心去解构这凄美的爱情)。
电影《芳华》倒是基本上把小说的一些比较重要的情节演出来了,至少不会让观众觉得明显突兀。小说的刘峰一辈子都希望自己善良,同时也尽心尽力帮助他人变得善良,然而在知青的年代里,并不是每个人都乐于接受这种找不到缺陷的美德。过于完美的英雄在异常年代往往会“被”认为是不正常的人。
我觉得不管是《山楂树之恋》还是《芳华》,小说比电影更有意思。小说把人物那种细腻的表情动作刻画得很详细,而且读完小说会给人带来更多值得思考的东西。
9、《菊次郎的夏天》:第二遍看这部电影还是觉得蛮有意思的。菊次郎这个痞痞的“坏人”加上单纯的正男再配上久石让轻快的音乐,让孩子找妈妈的过程不仅充满险恶又显得无厘头。
北野武饰演的菊次郎既痞又坏,但他有个侠义又善良的女朋友;虽然在旅途过程中使坏与人打骂,但后面遇到好人先生、肥佬、光头一起野营也不失为一种难得的乐趣。
有了这段奇特的经历,正男的这个暑假再也不是苍白无趣的了。
特别喜欢片头片尾正男沿着桥路只管向前奔跑的样子,简单又有活力。
10、《昆池岩》:跟一个舍友一起看的。我俩看完后,一个舍友说:我戴着耳机都能听见你们嗷嗷叫……另一个说:还好没跟你们一起看……我:幸好没在晚上看。说实话,到了电影后头,我俩都没敢认真看,电影完了立马打开知乎搜评论……评论倒是蛮有意思的。
11、《伊万的童年》:据说是在塔可夫斯基所有电影里头最能明显看出一个故事的影片,也是他的处女作。这部影片以战争为背景,讲述12岁男孩伊万走上战场决心参与战斗的故事。电影将现实与梦境交织,出现了很多具有象征寓意的景物,像十字架、水滴、火、墙上的字、白桦林、各种投影和倒影……60年代出现这种巧妙的电影拍摄技术,实在是令人感叹。
12、《飞越疯人院》:精神病院的护士长为病人们制定一套秩序,如果病人不服从这套规则,将会受到各种严酷的惩罚,因而住在这里的精神病人们都丧失了追求自己欲望和权利的能力。主人公墨菲意图打破精神病院不合理的规则,但却遭受到医院最残酷的处罚,最后仍然无法逃出以护士长为代表的“权威”和“统治”。
13、《朋友请听好》——这是寒假以来第一次看综艺节目。
以前上学的时候,几乎每个周末都会守着湖南台或网络看《快乐大本营》和《天天向上》,它们一直是我周末的快乐源泉。
然而这两年很少看了。
何炅是我很喜欢的一位主持人,有能力,有担当。
最关键的还是觉得他对生活理解得很通透。
何炅说,现在的年轻人,在快速挤压下面,你们来不及做反映,所有情绪都变碎片化了,然后都好像变得没有那么能够深刻的去打到你自己心里,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节奏带出来的东西。
14、《但是,还有书籍》:在b站上看到的一部很有意思的纪录片。
“逗号和句号,它代表的是一种学识,你学问有多大,看看你标点准不准确。”
15、《文学的日常》:优酷上线不久的纪录片。马原给自己的文学写作世界建立了一个“理想国”,他对生死、生活和周围的世界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当年的先锋作家在今天看来也是一种很特别的存在。
一代作家不管最后落脚何处,他的身上总会带着一个时代的痕迹。
16、《十三邀》:关于金宇澄的一集。(项飙和许倬云的也都挺不错。)
金宇澄:祖母讲的一些过去的事情,时间一长,这些东西都变成了神话。
现在已经培养成大家的年轻的读者对“三观不正”特别敏感。一个最不好的词“渣男”。人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东西,把复杂的人性变化用这么低能的一句话就去涵盖它,非常不好。人不是这么简单可以涵盖的。这样做太幼稚,太可怜了。
许知远:是“新一轮的单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