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莱《致云雀》翻译版本考(2)——国内最早的翻译版本:郭沫若译本
国人最早完整翻译雪莱《致云雀》这首诗的是郭沫若,始见于他于1920年3月30日写给宗白华的信中,诗名初译为《百灵鸟曲》。该译诗随同原信收录于同年5月出版的《三叶集》,为田寿昌、宗白华、郭沫若三人之间的书信集。之后,1923年2月1日出版的《创造季刊》第1卷第4期的“雪莱纪念号”中,郭沫若对原作略作润色,并将诗名改译为《云鸟曲》。该专刊后又以《雪莱诗选》出版单行版。今日所见郭沫若对该诗的译文主要在《三叶集》、郭沫若译《雪莱诗选》以及郭沫若的译诗集、全集中。该诗详细收录如下:
1、郭沫若致宗白华函 (1920.3.30). 在:田寿昌,宗白华,郭沫若著 《三叶集》 亚东图书馆, 1920.5.初版 【P120-166 ,诗P149-157】

注1:本书收入《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5卷 》(1990),另有几种单行本:上海书店出版社“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1982)、安徽教育出版社“宗白华著译精品选“ (2000)与“大家经典书系“(2006)。
注2:该信写作日期非印刷上的3月3日,而应为3月30日,【上海图书馆编注. 郭沫若专集 2[M].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4.08. P29】
2、郭沫若 译. 云鸟曲. 在:《创造季刊》第1卷第4期, 1923.2.1. 【雪莱纪念栏目 P34-39】

3、郭沫若 译. 《雪莱诗选》上海泰东图书局, 1926.3.初版 【P30-37】

4、郭沫若 译. 《雪莱选集》创造出版部,1928.10.20.初版 【P32-42】

注:《雪莱诗选》初刊载于1923年2月上旬《创造季刊》第一卷第四期。泰东书局出版单行本后,1926年5月12日、19日《A11》第三期,第四期上登载了《郭沫若为雪莱诗选启事》一则,全文为“最近泰东书局出版的‘雪菜诗选’,完全未得本人同意,乃该书局私自剪集创造季刊雪莱纪念号而成。书中排错多处,固不具论,而该书局任意假借名义,实属不成事体,幸爱读创造社丛书者勿为所愚!”
——王训昭,卢正言,邵华等编著《中国文学史资料全编·现代卷:郭沫若研究资料(下)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01. 第1122页.
5、郭沫若 译. 沫若译诗集. 上海建文书店,1947.9;新文艺出版社,1953.6【P165-173】

注:1953年版为1947年版重印,但1954年版有部分删减。关于该诗集版本考详见:何俊. “副文本”视阈下的《沫若译诗集》版本探究. 《郭沫若学刊》2015年第1期【P50--56】
6、郭沫若 译. 沫若译诗集.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6.7.【P116-119】
注:相较1947年、1953年版有很大删减。
郭沫若的译文最早,也是最特殊的,因为相对于后来大量的白话文译文,他使用的是五言旧体诗语言。这也是20世纪初新、旧文化交替的一个反映。尽管该译文因文言式语言而流传并不广,也颇受后人非议,但我个人觉得不能跳脱当时新旧交替的文化环境而以现在的眼光来苛求。相比之后近乎人人均可重新翻译的口语式白话译文,郭老的古体诗风格译文显得尤为特别与不可替代性。
关于诗是该用文言文还是白话文,郭老早在1923年翻译雪莱组诗的序言中已给出清晰的回答:

另有一信息待考。据译家江枫【详见笔者后文”翻译版本考(3)“的介绍】言,1956年他初译该诗后,郭老表示愿意与他合作在他初稿基础上修改润色以定稿,但他”谢绝了这份荣幸“(《江枫翻译评论自选集》第207页)。尽管现在看来,江枫的白话译文(直到1980年首次出版)传播最广,还收入了高中语文教材,但据笔者查证,其实在1956年前就已有不同人发表的好几种白话译文了(后文介绍)。以郭老的学术地位与国文水平,还需要如此卑躬屈膝似的祈求合作吗?笔者在此并非是故意挖陈年旧事来挑起郭、江两大家及其“粉丝”之间的任何不愉快,而是以八万里的局外人理性地看待此事。因为雪莱对于郭老来说意义重大:

《致云雀》这首诗又是郭老翻译雪莱的第一首诗,也是他所译雪莱7首诗中唯二之一用古体诗翻译的。他自言该诗可谓他的“自驻”(郭沫若.1923.答孙铭传君. 在:《创造日汇刊》),足见该诗对于郭老的重要意义。因此,我个人初步认为尽管是译诗,但郭老自视为他自己的”孩子“,因此没再摔碎重新用白话文翻译。至于江枫所言之事,当为郭老提携译界后辈良善之举,怕是被当事人误解了。
不再赘言,附上郭沫若的译文(以1923年《创造季刊》文本为准,保留郭沫若的原译注,增补几处遗漏的与《三叶集》文本不同的笔者注):
云鸟曲
郭沫若注:此诗作于一八二〇年,最为世人所称赏。拙译已见《三叶集》中,该书标点字句错乱太多,今加改正,再录于此。译文亦有改润处。
编者注:《三叶集》中该诗名译为《百灵鸟曲》。
欢乐之灵乎!汝非禽羽族,
远自天之郊,倾泻汝胸膈,
涓涓如流泉,毫不费思索。
高飞复高飞,汝自地飞上;
宛如一火云,振翮泛寥苍,
歌唱以翱翔,翱翔复歌唱。
旭日犹未升,灿云罩东曙,
金色光辉中,汝已浮驰住;
欢悦之初生,无影复无迹。
郭沫若译注:旭日犹未升句原文Sunken-sun,此字读原书者或易误会称“夕阳”,但它此处是等于Invisible sun的。云鸟啼于朝,不啼于夕,特此注明。
在汝之周遭,晨光融嫩紫;
宛如昼时星,渺不见汝影。
汝影不可见,惟闻浏亮声。
郭沫若译注:晨光句原文为“The pale purple even melt...",even一字有译作副词的,但在此处是等于twilight,是”黎明“,不是暮。晨字《三叶集》中误成“夜”字去了。又第四句中“见”字误成“衣”字去了。
笔者注:“惟闻浏亮声”,在《三叶集》中原为“吾闻浏亮声”。
声如晓日轮,银箭之尖锐,
曙白澄空中,烈光渐消微,
看到不分明,可感其所在。
郭沫若译注:晓日轮是原文Silver sphere(银球),注家以为是“月”,我觉得是“太阳”,是写的日初出时的光景。文中有keen, arrow, intense等字样我觉得用不到“月亮”上去。并且解作月亮,诗趣兴下节犯复。
笔者注: “声如晓日轮,银箭之尖锐”,在《三叶集》中原为“晓日灿银盘,利箭何锋锐”。
遍地与寰空,为汝声音满,
宛如夜皎洁,月自孤云泛,
皓皓舒明波,天空为汛滥。
汝名吾不知;汝竟何所似?
灿雨落虹霓,无汝声之媚,
汝歌何幽飏,散洒音之雨。
宛如一诗人,藏在智光里,
灵感自天来,旷渺颂歌起,
欢恐意外生,世人为悲喜;
宛如一闺秀,藏在金屋里,
幽夜怀所欢,肠断魂难慰,
独自抚鸣琴,芳情漾幽阃;
又如金色萤,藏在露涧里,
闪闪耀幽光,散点花草上,
花草障明萤,萤身不可见;
又如玫瑰花,藏在碧叶里,
暖风破花心,沥沥清芬吐,
偷香狂封姨,神魂已陶醉:
郭沫若译注:狂峰姨在《三叶集》中本作“狂峰见”,原文是“those heavywinged thieves"(这些翅膀儿压得重重的偷儿。)”偷儿“一语可以解作”峰“,又可以解作”风“:因为希腊神话风神Zephyr正是有翅膀的。凤举兄教我以为宜作后解,因为”这些“一语正是承接上文”暖风“(Winds)。今改正。
草上春雨声,花梦惊醒了,
一切欢愉歌,一切清新调。
清新复欢愉,无汝音乐好:
灵呀飞鸟呀,汝其教我者,
汝思何甘芳:神韵浓若是,
爱与酒之颂,得闻未曾有。
合欢之情歌,军旋之凯唱,
与汝相比方,徒事浮夸耳,
情歌凯唱中,于物有不足。
汝之欢乐调,源泉是何物?
何波何山野?天陆何形壳?
汝爱为伊何?忘忧究何若?
汝歌清而锐,欢乐不知疲:
烦恼之阴影,不能近汝心:
谁能如汝心,纯爱无忧闷?
汝于生死理,夙夜必恩省,
比我醉梦人,知之深且真,
不然汝谐调,何以知流晶?
郭沫若译注:夙夜二字在《三叶集》中误成”夙夙“去了。该书错误太多,如”浓浓长江水,悠悠远客晴。落花相与狠,到地亦无声。“一诗,竟把上两句错印成下两句,下两句错印成上两句,真是令人难解了。
瞻前而顾后,人欲不知足:
至诚之笑声,中有痛苦络,
至甘之歌词,是部愁思史。
吾侪纵可能,灭却憎骄惧,
纵生如顽石,不会流眼泪,
得如汝纯欢?非我所知者。
笔者注:“吾侪纵可能”,在《三叶集》中原为“吾人纵可能”。
诗人爱汝巧,贵比百声律,
读破万卷书,书中无此物,
汝高扬在天,藐视此尘俗!
请从汝脑中,赐我半欢乐,
使我唇齿间,流此谐醇出
能倾世人耳,如我听汝曲。
笔者注:“赐我半欢乐”,在《三叶集》中原为“赐我一半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