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霍元甲》
早就看过《霍元甲》这部了,看完好像打了两颗星吧,反正我这个人嘴黑,眼黑,心更黑。能看上的电影不多,个人口味也挺奇怪的。
上映的时候,没有去电影院看,因为没抱什么希望。也没把它列入“想看”的行列里,过了好久,有盗版了,在家闲着实在蛋疼,就下载过来,大约分了三次看完。因为真真看不下去。
应该是影院公映版。
后来跟小禹聊电影,提到此片,小禹说如何如何好,我说也没怎么见好啊。他说你看的是公映版,一定要看导演剪辑版的,里面包含了中国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故事挺简单的,但含蓄地表达出来,让你自己去领悟,商业片的包装下,藏着深厚的哲理啊,朴素而深刻。
今冬再回老家,遇见他,又提及此片。我也有一丝怀疑自己原来的看法了,因我们两个对于电影、读书之类的口味大致是相同的,所以每每在一起聊天时,会有很多的共同语言。
今天恰好有点空儿,便仔细地看了一遍导演剪辑版,没有任何的快进,因为怕遗漏下来什么。小禹曾说前面霍元甲儿童时期,还有后来孙俪那里的桥段,以及其他地方,都和公映版有很大差别,加了不少内容,主题就更突出了。总局真是坑了一部好电影。云云。
好吧。我只是想对小禹说:看过剪辑版,其实我打的分数更低了。
影片的主题是很深的,在开头杨紫琼就说了。何为“武术”?武术不见求打杀和复仇,亦非要制造仇恨和憎恶,是和解矛盾,是一个不断寻求,向更好方向发展的过程。然后从霍元甲儿童时期对武术的痴迷,青年时期的张狂,中年以后的大彻大悟,去印证这一点。用道家的说法,就是一种道。(话说,很多事都可以用这种说法来解释)
这真是开宗明义啊,不知道导演是为了支持武术进奥运而拍片呢,还是嫌观众太弱智,非要把杨紫琼搞到前面讲了这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更或者是请杨紫琼来打酱油吸引观众——后面的剧情就没她什么事儿了。主题先行,这又不是写文章,怕读者理解不了,何况后面的剧情那么直白,小学生都能看出来吧。
剪辑版加了一些霍元甲儿童时期的不少内容(没有仔细对比,不是太明确),不过,个人认为表现力还是不 够的,并没有表现出来年少的霍元甲如何桀骜的 性格,倒是和农敬荪的友情表现得很清晰,也就有了后面农为了友情,也是为了大义而把酒楼卖掉的桥段更容易让人接受。
篇末与日本人比武桥段,没有搞出抗日神剧,甚至《叶问》的人物形象来,是要大赞的。让我想起了《精武英雄》里的仓田保昭。武术虽然是中国的国术,但内核精神是属于全世界的,跆拳道、忍术、拳击等等,它们的精神都是一样的——不是为了争斗,“而是为了和平”(好吧,终于归结到电影《英雄》里面了)。
说本片剧情俗不可耐,是因为太多的港片都这样,看的太多了。一开始主人公狂妄自大或者其他,然后突遭不幸,家庭变故啊,亲人去世啊,反正原因都与他有关,然后意志消沉、自甘堕落,这时候有一个仙女或世外高人过来指点迷津,他就顿悟了,最后大彻大悟,终成伟大光辉形象。(好多武侠小说都 是这样写出来的)这样的剧本是车间流水线出来的,都不用怎么加工,全自动生产。
最令人诧异的是孙俪出场这一段了,真让 人疑惑不解。为什么霍元甲要 坐船跑到云贵一带,从 天津出发啊,这是自我流放?那里难道就传说中的圣地?从老到少,甚至一头牛,都是那么的哲理,往死了给你灌鸡汤啊,我都怀疑他们是不是从《读者》里取材的人物形象。这也说明什么呢?人生的意义藏于民间,藏于朴素之内。所有迷途的人们啊,你们去到大山里,去到民间,去吸取日月精华,去到群众之中去吧。那里才真的会让你找到人生的意义,人活着的原因啊。
最后,我想说的是,周董是一个好歌手,但他的这首歌和这部片子,真是不搭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