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詹姆丝《一个人的治愈》
《一个人的治愈》是美国伤心治愈协会创办人约翰•詹姆丝,和现任协会的执行长罗素•傅里曼的合著,据介绍说两人投入疗伤事业超过三十年,曾在任何可以想象到的机构开课演讲,足迹遍及美国和加拿大,已帮助数百万人的伤心人获得治愈。 书说:“献给所有失去所爱的人,一本自我疗愈的圣经。”“人之所以快乐,并非刻意遗忘了伤痛,而是学会了治愈自己。这世上没有人不受伤,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 我喜欢这样让人安静的书,所以打包了买回来,扔于书堆,闲了才想起来翻看。却发现自己已经不需要治愈了,因为“真正的放下,不是介意再度提起。”曾经的深伤浅痛都已经在时间之后化作了风轻云淡。以至于前两天年轻的同事们来闲聊,她们一致以为我才是当初一场战争的胜利者,因为我身上已经全然没有了伤痕的影子,今天的我足够强悍得有资格去怜惜那些不思进取的人。只是我已不屑,爱恨都已不在,我不必妄顾陌生。 什么能够治愈生活,最好的是时间,其次就是书吧。如《一个人的治愈》这样的书,能给我们信心,相信“我们总能扛起所有的伤”,告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人不带伤”,也“没有走不出去这回事”,村上春树在《且听风呤》中说“曾以为走不出去的日子,现在却都回不去了。”他指青春和爱情,我们也指伤痛的时光。 书还提醒着我们“那些安慰的话,常常伤我们更深”,想来也是有道理的,6种常见的安慰人的话“不要难过”、“找东西来取代失去的”‘、“独自伤心”、“时间会治愈一切伤痕”、“为别人坚强起来”、“让自己时间保持忙碌”,因为这都是在掩盖外伤,只会让内伤更深。关于“时间会治愈一切”时,他说:“时间本身没有任何治愈功能,真正能帮助我们终结伤心的,是我们在这段时间内做的事。”只有推倒墙,才能找到路,能够治愈自己的只有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 书就是能够帮助我们改变思维模式的一种最直接的途径。曾经的人生里看过多少书,都记不清了,伤心的时候看看书,就能找到宁静;浮躁的时候看看书,就能重回安宁。书给我们的不仅有知识,更有力量。一点点潜移默化的文字熏陶让人生变得坚强而更有信心前行。 其实这是一段非常特别的日子,从忙忙碌碌的生活开始进入大段大段的时间空白,休息、写字、种植、娱乐,每天总能找到自己想干的事,才发现已经有十余天没有拿起过书,一点点惭愧,一点点欣慰,离得开书,我知道我在一个真实的生活里,即使最简单的日子,也没有那么绝望。这就是真正的一个治愈吧。 但生活处处都有伤,正如外围的疫情之痛,依然在提示着我们春天时的严寒。然而不管如何艰难,我们还是要学会慢慢治愈自己。因为我们活着,我们还有爱。 如书序所说, “生命就是爱。我们活着,我们爱着。爱命途相伴之人,新的,旧的,缘深缘浅;爱过往所经之事,酸甜,苦辣,咸淡适宜;爱念之所及之物,流年,新岁,意味绵长;还爱那些懵懂的期翼,花样的理想,惯常的安适,长情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