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我的父亲,并没有让他变成超人(一)
我的父亲在成为我的父亲之前,他是谁呢?
1964年的端午节过后第二天,在陕北黄土高坡的一个窑洞里,我的父亲出生了。那时候的人们,为着能够活下来,活得好一点,都会想尽一切办法。显然,在放眼看不到一点生机的山沟里,不是一个很好的活着的机会。于是我的奶奶走出大山,到了宁夏平原的一个乡村改嫁给了当地的一户人家。那时候父亲还很小,也就五六岁的样子。
在父亲七八岁的时候,爷爷带着父亲从山沟里走到了宁夏银川的一个小乡村。因为那里有爷爷同母异父的兄弟(我叫二爷爷),受太奶奶(爷爷的母亲)的嘱托,接自己的兄弟来照顾。算起来是那个年代比较好的出路,投靠稍微好一些的亲戚。
就这样,父子俩在这个处于黄河平原,能够种植丰富农作物的乡村开始慢慢扎根。虽说是受同母异父的兄弟照顾,在环境稍好一点的地方有了立足之地,开始了新的生活。可是对于父亲而言,很小的时候没有母亲的照顾和庇护,总是会有寄人篱下的压迫感吧。
听家里的另一位老人,我的舅奶奶说,那时父亲和爷爷是帮大队看牲口的,所以一直住在牲口棚里。爷爷是那种话少,不怎么活络的性子,自然也不会去主动争取什么。所以他们的生活是有什么就享受什么,在吃饭还需要靠二爷爷一家照顾的时候,中间也难免会有一些不被照顾的情况。
后来大队解散,爷爷和父亲分了单独的院子,在二爷爷和舅奶奶家的帮助下盖了两间土房子,分得一头驴,便开始有了独立的生活。爷爷护短,常常极力照顾父亲,不想让父亲受苦。所以舅奶奶常说,父亲十几岁的时候,还是在家躺着,也不知道给下地干活的爷爷烧水做饭,就很生气。
所以,那时候舅奶奶坚持要让父亲去学个手艺,不能再这样懒下去了。于是父亲有机会去学了木匠,学手艺的师傅是我的二舅,这个过程自然少不了受苦什么的,我想这也是在我小时候感受到父亲不怎么待见二舅的原因吧,可能在学手艺时挨了不少骂。
大概在86年的时候,二舅从四川老家再次上来到银川的时候,带来了自己的小妹,就是我的母亲,那时候想着银川这边比起四川老家的深山还要好一点,想着如果有合适的人家就把妹妹嫁了。所以这个想法让我舅奶奶给帮忙找个合适的人家,我舅奶奶当然护着自家的孩子,想着我爸就很合适啊,就撮合了我的父亲母亲。
就这样一个老家陕北深山的父亲,和一个老家四川深山的母亲,在宁夏相遇了,然后结婚生子,养育自己的子女,一起走过了自己的大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