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届35岁+的中年人为何纷纷念起了体制内的好?
前两天网上热传的一个段子是,BAT中的某一个去校招,HR介绍说他们公司的员工都很年轻很阳光,所以公司很适合年轻人发展,结果一个较真的学生站起来问:“你们公司年龄大的都去哪儿了?”HR直接蒙圈了。
是啊,一个二十多岁的公司,目前公司里基本上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那么多年前就进了公司的那批人“冻龄”了吗?如果没有,那么,他们去了哪里?
很多大龄失业者的心路历程是:刚被裁的一两个月,觉得自己是行业老人,给猎头打声招呼就能分分钟走马上任,再找一份好工作根本没有压力,甚至还想着薪水更高;三四个月还没找到工作,就感觉有点压力了,期望会降低;五六个月工作还没着落,心里就慌得不行,开始关注专业之外的就业机会;如果半年以上还没有找到工作,就扛不住了,因为房贷和子女教育等的压力,家庭经济没有进项是真的扛不住,尤其是妻子做全职太太的家庭,丈夫失业半年以上,那是很慌的。失业半年之后,很多人就放下面子,开始送外卖、开滴滴,干这些灵活就业的工作。
据说最近出现了很多颜值、气质和谈吐都不错的外卖员、快递员和滴滴司机,很多服务岗位上的女服务员也更漂亮了。低端岗位上出现大量高端人才,从来都是被经济学家认定为衰退的迹象。在疫情的加持下,经济确实在衰退,这谁都不能否认,而衰退,首先带来的就是失业问题。
而这个时候,又是80后开始进入40岁的时候,折中来算的话,整个80后群体要集体迈过35岁了,80后期的也差不了几年了,毕竟网上已经有了“90后再过5年就将面临中年危机”的说法,后浪推动着前浪,前浪没法停止不动。
看到前浪们35岁就得丢弃少年的立志和青年的理想,委身于残酷的现实,甚至得直面长期失业的人生,不免令人心生唏嘘,后背发凉。[/cp]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