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阶段航海指南(仅限国内)
1.尽早确定自己是想继续读博,还是直接工作。不同的选择意味着研究生期间时间分配的不同。 2.入学前一定多找学长学姐了解师门“内幕”,知道即将进入的环境,哪里是有利于自己的,哪里是需要自己适应的。 3.如果你比较自觉,也能独立思考,乐于学习新的技术方法,享受攻克难关的快感,哪怕你不是这样的人,但能做到逼自己一把,那么选导师的时候可以选择业内名望高且对学术前沿有敏锐嗅觉的教授。大佬时间肯定是有限的,但做他的学生可以获得研究价值高的课题,开阔的学术视野,广且优的人脉资源。如果你是特别需要被老师关注、提点,需要老师帮你抠细节、理思路的人,那么不妨选一个年轻的小老师,TA会细致地指导你。最理想的情况是,大导是大佬,小导是耐心细致的年轻小老师。 4.尽早和导师沟通,确定自己的毕业论文选题,早开始做。尤其是社科,定性+定量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你要花很多时间学习量化的方法,学习各种软件,读数不清的文献,做很多实地调研。哦,甚至你还要自己做计算模型,搭建数据库。再加上可能需要学点编程。不怕没事干,只怕时间不够用。 5.想要奖学金就要早根据评分条件做准备。就算不想拿奖学金,每门课和每次考核拿个高分,多发几篇论文,对申博很有用。 6.关于给导师干活这个问题,大家的内心小剧场肯定很丰富……导师招每个学生,都希望他们是对研究团队有价值的人。如果你发论文非常强悍,可以和老师沟通,用多给师门发论文代替干活。如果你不是,而且导师让你赶的活对填补你能力的空缺有帮助,甚至是和你的研究课题有一定关联,在不影响期末DDL或论文开题中期盲审答辩的情况下,调整好心态,抱着“我要学到XXX”的心态干活。如果真的遇上非常过分,严重影响你身心健康的情况,当然这种情况下可能你都没有拒绝的权利,一定要寻求帮助。这种时候,你不发声,你不去找救命稻草,没人会主动帮你。 7.关于实习,一定要找大平台。不管读不读博,时间允许的话,有些实践经验有益无害。就算要读博,我们也还是要面对生活。而且,为学的最高境界,大概就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了。 8.关于“办公室政治”,sigh…有人的地方就有矛盾,遇上了也不要觉得自己委屈。学术界不是象牙塔,一个独立的科研工作者,尤其是科研团队的leader,一定是非常会social的。就算你不做学术,以后工作也会面对这些,就当提前适应了。再说说怎么应对。触及自己的利益,不忍气吞声,也不像祥林嫂一样只会抱怨不解决问题,但也不能言行失控,而要坚定且有理有据地捍卫自己的正当利益。至于一些日常小摩擦,不触及利益的情况下,“一团和气”地怼回去,可能比彻底撕破脸江湖再见拔刀相向要好。毕竟,过了这个阶段,走向更广阔的人生舞台,你们会以利益共同体的面貌示人。而且,圈内的相互报复还挺可怕的。 9.无论任何时候,身心健康永远是第一位的。读研不是为了让自己难受,而是为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留点时间给自己的兴趣爱好,留点时间和亲人密友相处,留点时间好好照顾自己,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健康出现问题,一定要尽早寻求专业人士帮助,否则会浪费更多学习时间在忍受病痛,被消极情绪折磨上。 10.沟通,沟通,沟通!真诚沟通才能解决问题,有效的沟通能帮助你获得新的启发。 11.最后,请把自己当成一个独立且成熟的科研工作者,自己对自己的这段航程负责。无论如何,都请不要成为你讨厌的那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