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通纳
《斯通纳》讲述了约翰·斯通纳的一生。小说主人公斯通纳出生于密苏里州的一个贫穷农场,父母麻木隐忍,在贫瘠的土地上与生活搏斗。一个偶然的机会,斯通纳得到了一个去密苏里大学农学院上学的机会。在大学里,斯通纳的兴趣转向文学研究,斯通纳的一生由此展开。这是一本关于追求自我、与生活对抗的故事,不过这不是一个热血励志故事,斯通纳在挣扎和跌撞中坚持和妥协,走完一生,在死后成为人们无关紧要的记忆。
在斯通纳的一生中,我们看到人生的困境,时不时地能从中找到自己人生的痕迹和影子,我们作为一个有思想的智慧物种所面临的共同火光与挣扎。

赫尔曼·黑塞在《德米安》中说“对每个人而言,真正的职责只有一个:找到自我。然后在心中坚守其一生,全心全意,永不停息。所有其它的路都是不完整的,是人的逃避方式,是对大众理想的懦弱回归,是随波逐流,是对内心的恐惧。”

斯通纳在年轻时,以天真和自我意识的萌动坚定地转向了文学研究而不是最初的农学技术。人在年轻时,有激情有活力,也有相信自己的信心,也可以不顾世俗与规约。随着故事的进展,斯通纳在妻子的神经质中日复一日地消耗,在大学同事的狭隘算计中受伤,在自己信仰的坚持中摇摆,在保护女儿中退却。中年的斯通纳摇摆,退让。晚年的斯通纳已经走到了身体和精力不允许的地步,在起伏曲折中走向人生的尽头。
但斯通纳绝不是一个懦弱的人,他有闪耀的学术研究和投身教育事业的热情,有爱情迸发的激情,在人生的每个阶段,斯通纳都保留着自我,没有被生活的苟且完全挫败。斯通纳是每一个我们,我们也在人生的困境与俗世的规约中筋疲力尽。斯通纳是勇敢地,没有完全投降,坠入乏味和无意义的陷阱中。在人生弥留时刻,斯通纳握着自己写的书,“这本书终被遗忘,而且没有派上用场”,同时他也知道“在那已然褪色的印刷文字中,自己的一小部分,已经在其中,而且将永远在其中。”找到自我的历程终将化为虚无融入死亡中,但追寻和坚持的历程,留下的小小痕迹也足感安慰。
我的书封上有这样两句推荐“即使不能拥有完美的生活,所幸追求过完整的自我”,“第一眼故事,第二眼经典,第三眼生活 ,第四眼自己。” 很好地总结了本书的主题和阅读感受。先哲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希望斯通纳的人生也给你一点启发和安慰,从中找到自己,找到消解,找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