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假日记 1,2&3
1
早上本来说好5点半起床,争取6点出发,结果大家都5点刚过就起来了,收拾一下,不到6点就出发了。路上很好走,车很少,早起就是感觉过了好久,一看表才九十点钟而已。导航说我们下午大概4点半就能到通辽了。前一天晚上“长接短送”吃饺子外卖我吃太多了,早上也不饿,就在路上吉吉开车的时候胡乱吃了一些带的食物。点点一个人坐在后面,另外两个座位被放倒了,和后备箱一起成了L型的储物空间,他好像坐在一个仓库里。带的所有食物都在他旁边,他就负责递给前排的我们吃,然后再把垃圾装袋里。我说他是食品官儿和垃圾官儿,他不干,说自己是食品卫生安全总指挥。
路上我们一直在讨论也许还是疫情影响出行了,从来没在路上遇到过这么少车,好多时候都看不到车,像专门为我们开设的贵宾线。下午不到5点,还蛮准时,就到了扎鲁特旗。扎鲁特旗是通辽属下的,本来我之前一直想住在路上前面一个旗,阿鲁科尔沁旗是赤峰属下的。但结果想住的酒店打来电话说没人退房,所以没房间,出发的前一晚,我看了看扎鲁特旗也紧贴我们的路线,所以就找了一个最大的酒店作为目的地。到了酒店从窗望出去,发现对面是个商场,商场开没开不知道,底商有肯德基和屈臣氏,还有蒙语的店名。我们立即判断,这个地方规模不小嘛,路上有外卖跑的地方都是大地方。大家怀着激动的心情打开了带来的自加热米饭,觉得路上还是不要胡乱去饭馆吃饭保险一点。吃饱后就出门到周围溜达一下,旁边就有很多地摊,再走过一条街是农贸市场地摊一条街,很长,逛完就回去洗洗睡。点点发现酒店的网络电视可以选《航拍中国》,他邀我一起看内蒙古那集,看到一多半,我俩就困得不行睡掉了。
2
早上在酒店吃个早饭,吉吉听旁边的人点了两碗饸饹,就也点了一碗,端来一看,这不是割豆嘛。昨晚路过一个店我就馋奶皮子和奶豆腐,吉吉说要不要买点,被我拒绝了。以我对奶制品的热爱买了肯定会都吃掉,可这玩意脂肪含量太高了,而且我近来发现奶制品吃多了我好像容易起痘。可是自助早餐的台子上又看到了它们,我肯定是要忍不住吃一些的。食物怎么能摆在近在咫尺的地方呢,诱惑太大了。旁边的服务员小姐姐告诉我可以放在乌日莫里。我看了下,这不就是酸奶嘛。乌日莫里加上糖和炒米,再放上奶豆腐和奶皮子,好吃到我都不想走了。
今天的路程没有昨天那么赶,昨天是开车11小时,今天大概只用7小时。今天没高速了,都是国道和省道,车依旧很少。111国道本来有隔离带的,但是因为在修路,改成了一侧上下通行,所以也开不很快,而且路上到处是限速测速。令人费解的是,真正开始修的路段也没多少,但是光隔离墩就放了几百公里,有的隔离墩都长草了,可是路上看干活的一共没几个人。我说这施工节奏一点不像基建狂魔,倒是很像欧洲的节奏。赤峰和通辽还是有点秃秃的,但看得出来,今年大概雨水充沛,草的长势较往年还算不错。越往东北方向,森林草原就越典型了。窗外景色越来越美,等目力所及的所有山头都像铺上地毯,又有密实的树林,就差不多快到阿尔山了。
下午2点多我们就到家了。小区和周围的医院、边防、气象局等建筑都看起来还是那么熟悉。一趟趟搬运车上的东西可真是好累,跑了好多趟才把所有东西都堆在了家里地上。每次搬完都无法想象这车是如何载着这些东西过来的。这次除了平时的行李,我带了后面工作和休闲要用的三台电脑、书十来本、显示器,键盘,一堆线等各种零散配件;吉吉带了一箱土豆、两个小冬瓜、两桶酸豆角、一罐腌黄瓜、一罐自制番茄辣酱、一大盒腌大蒜,还有一袋干大虾和一袋虾皮,还有各种做饭的调料。出发前我们都说除了干虾之类的海产品真是没有,其他做饭的原料到了再买就可以。可吉吉很不屑的说,你们懂什么,在家吃一半,不带着再回来就不新鲜了。
收拾了房间后,我们发现热水器有些漏水,联系了人明早来查看。我看到对面楼上贴着安装宽带的电话,打过去那边说让我到老街的移动那里先办个手机卡才能装宽带。我们就出发去伊尔施的老街,到了村口才发现,老街在修路,整条路都封了。我们每次都去吃的牛排火锅店和铁锅炖的店也没开。停车在村口,吉吉去了一家商店询问,店家很热情的出来指指点点的告诉吉吉。我们按人家指的路线绕着开了过去,车停在一个小区那边走进老街去菜市场方向,发现比挺村口近了一点,但是土很大。
第一个移动店找错了,第二家才找对,前面两个人的业务很快办完了。店里就一个小姐姐在,她帮我开手机卡到一半,说让我们等她一会儿,她要去取她闺女过来,她刚离开,又来了一个小姐姐,带着输液扎针的东西。移动的小姐姐去了大概十分钟左右就回来了,带着从幼儿园接来的女儿,让她在旁边做算术。然后扎针的小姐姐就给移动小姐姐扎了针,挂在旁边,移动小姐姐就在那里,左手输液,帮我继续办卡。她还拿出了她女儿去年写的拼音给我们看,真的写得好棒,不过小姑娘今天做口算和比大小就一直在那里嘀咕,吉吉冲她做了手势提示她,她还倔强地说你不要告诉我答案嘛。后来移动小姐姐拿出酸奶来招待点点和她女儿,点点没要,因为她的手在输液,我帮她女儿开了酸奶。边干边聊,她说她还是觉得这里好,所以愿意留在这里。虽然我也没好意思问她具体哪里不舒服,但她说自己已经这样一天两次在店里边输液边干活好几天了。
前两年在这里办事,我总觉得这里的人经常不在,基本靠同事电话喊,或者自己电话联系,办公时间的概念也很淡薄,总觉得好像它们都很不professional。本来预计很快的事情有时候要小耽误下,虽然最后也都能办成。但是现在我的感受很不同,慢慢地我感觉这里的人不是缺乏大城市里那种工作就是工作的某种隔阂感。每一个走进店里的人,不论买不买东西,办不办业务,是顾客又好像不是。和人所有的相遇和交往,不论是工作相关还是什么,都彻底融入了他们的生活。
办完卡就顺道去菜市场买了我最爱的白豆腐。这里不知道是因为水好还是豆腐好,还是both,白豆腐超级好吃,我每次来都吃不够。还买了点菜,回家吉吉做了咖喱蔬菜和冬瓜虾干汤,但是米饭她误按了预约键,等米饭熟了,我们差不多吃饱了。
3
一早来看漏水的师傅拆开了淋浴器水龙头,需要买个配件换上。我们于是再次出发去老街,这次还是把车停村口走进去的。先去了唯一的大超市,那里有个苏宁,我们订了一个小冰箱,吉吉又去旁边的电网交了电费。我们发现村口这段路因为已经铺完了基础,不像里面那么多土,还是这边好走。在超市门口又问了一遍水暖店的方向,走过去也没找到前面被指路的店。不过这家我们偶然发现的水暖店问了下,貌似水龙头和我们拿的坏掉的样品长的不一样,刚想作罢走掉继续寻找别的店,出来一个大爷,说这个部分可以卸下来,装到新水龙头上,它们不就一样了嘛,然后就帮我们装上调整了下。我们问店里的小姐姐门口晒的黄色花花,她说是金莲花,整整三大箩,太阳下明晃晃的。给了我们一点回去泡水喝,我记得在农产品合作社的店里见过这个干花。回来的路上打听了下粮店,原来就在我家旁边楼就有。吉吉买了20斤面还有点调料,我又负责搬上去。粮店门口有一只大狗和四只小狗,两黑两白,都在吃那个白色母狗的奶,有时也在一起撕咬打闹。
小冰箱很快送来了,这下吃的东西终于方便储存了。水龙头也修好了。吉吉这个急性子一下子洗了三个大床单,然后根本没地方晾晒,我们原本只有一个晾衣服的小架子。于是我们在两个房门用挂钩只起了去年留下的晾衣绳,客厅里于是挂满了大床单和浴巾,人都通过都要撩开。吉吉放了一碗水在冷冻室,可是它不肯冻上,点点看了说明书,说冰箱没有开对档位,他弄了下,冰箱就正式开始工作了。
晚上我在家等装宽带的人上门,可是一直没有来。点点和吉吉去小区边的夜市买了炸蘑菇、臭豆腐、串串、烤馒头一类,我们就当晚饭吃了。吉吉说卖炸蘑菇的人白天在老街那边上班,但是工资只有一千多,下了班才过来摆摊赚外快。这个夜市大约下午4点多开始,到晚上不很晚就散了。卖各种吃的用的都有,这夜市也是今年新有的,算是政策执行的很好了。尽头有个牌子写着“工作不好找、地毯搞一搞”,很是应景。前天我在那边逛边告诉吉吉和点点,别忘了留意小超市,要买洗洁精。一个摆摊的小姐姐立即说,我家有,跟我来吧,我就跟着她去了她的门脸房,原来外面看是家庭旅馆,里面也有个地下小商店的,我又花5块买了个小镜子,好怀旧的样子,背面还是有画的那种呢。
吃完饭大概7点多,移动的人终于上门了。我帮安装的小哥拽线才发现线根本没通进我家,只有一根塑料绳,实体placeholder。他去取了线,我帮着和塑料绳粘在一起,又进屋在里面拽绳,才把网线拖进屋里,他又去通外面的线,搞了好一阵子。我家没有预留的网口,门口的电箱虽然能接出网线,可是周围又没有电门。只好从冰箱后的电门引了个接线板出来,先把猫和路由器接上。移动小哥搞了好久切断那个线,用那个小机器熔接也不行。边干边聊,他原来十六七时也去天津打工过,就在离我家很近的一个洗车店,学修车。他也说后来觉得还是这里好,就回来了。不过他说今年因为疫情,游客太少了,没法去景区卖货,去景区一个月能挣三四万,今年被迫呆在移动,一个月只有三千多了。他搞了很久,楼下的师傅也上来了,帮他速速搞定了线,宽带终于接好了。我们终于也有网了,而且是光纤入户,好快啊,比原来我家的2m网块太多了,感觉回去都要不习惯了。他们离开也差不多九点了,我问他们怎么这么多活,他们说是因为老街修路,好多要铺线和维修的。等到冬天就好了,这里的一切都停滞了,就可以歇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