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志01 | 音书CEO石城川—是听障,所以懂得

认准的事情,肯定会百折不挠的去实现。”
他用行动实现着自己的梦,帮助广大听力障碍者“看见声音”。
01/ 人物简介
出生在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一个农村家庭的石城川,从小刻苦学习,是那种让老师喜欢,父母放心的小孩。
但在石城川约五年级的时,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石城川从此被无声的世界包围,双耳听损达120db,属于极重度听损(现已佩戴人工耳蜗)。
- 0-20dB是属于正常的听力,
- 21-40dB是属于轻度听力损失,
- 41dB以上,根据国家听力残疾评定标准来划分,
- 41-60是属于四级(中度听力损失),
- 61-80dB是属于三级(中重度),
- 81-90dB是属于二级(重度),
- 90dB以上就是属于一级(极重度),
- 120dB认为无听力
听力损失并没有让石城川放弃学习,他扎实的学科基础加上出色的领悟能力让他跟上了课程,继续学习深造,考上了广东的暨南大学。
生理条件的限制让石城川不能像健听人一样好好听课。所以他像大多数在普校就读的听力障碍者那样“看课”。是否这也是音书APP的一个灵感来源呢
在大学他也像广大听障人士一样迷茫。未来从事什么工作?未来可以从事什么职业?在他的一个知乎回答中这样写道:“我被录取的专业是数学与应用数学,大概上了一年大学之后,我就陷入了跟题主一样的迷茫与焦虑之中,是考研还是工作,考研的话考什么方向,工作的话做什么工作。这些问题大概困扰了我两年。最后的结论是工作,计算机互联网方向的工作。于是我自学+旁听了很多计算机方面的课程,毕业后也顺利进入了一家软件公司做工程师。”
02/ 因为“我”是,所以懂得
在软件公司做工程师快满一年时,石城川再次陷入迷茫与焦虑,看不到自己的发展空间。未来路在何方呢?
得益于之前的工作经历,石城川对语音识别和智能眼镜技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技术发展得越来越成熟,但却一直没人利用技术来改善听力障碍者的“信息无障碍”。因为“我”是,所以懂得。懂得“聋,是如何隔离了人与人”;懂得听力障碍群体多需要一个能实时语音转文字的工具;懂得聋人接听电话的烦恼……
所以石城川怀着求人不如求己的想法,自己开干。裸辞去做语音识别和智能眼镜相关的工作。自此音书科技诞生了,听障人士的第三只耳朵——音书APP也诞生了。
石城川“用AI让声音看得见”的梦也开始了。
03/ 现在+未来
石城川说:“创业维艰,幸好身边一直有很多人给我们支持和帮助。”
石城川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一天,听障人能借助科技轻松和外界交流和健全人不再有沟通的障碍。那时就真正是“看见声音,拥抱梦想”。
每个人的经历都是不可复制,独一无二的。愿我们能从那些优秀的人物身上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拥有前进的动力。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