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妹妹去高考
妹妹高考那年,我刚好大学毕业。实习工作落定,正好有空闲时间,便主动向父母请缨去陪考。
妹妹自然高兴,尽管平时也打打闹闹,但关键时刻还算靠谱,再说我有两次实战经验,跟父母陪考相比,照顾上虽没那么周全,但心理上绝对能让她放松。
我们确实足够放松,放松到错过了熟悉考场的时间,因为午休睡过了头,赶过去学校已经关门了。所幸她就在自己的学校考,这点小失误影响不大。
陪考的两天,主要负责吃好睡好两件事。她在里面考试时,我就在旁边搜罗吃饭的地方,然后提前预定好,不耽误休息的时间。
关乎那两天的具体细节大多模糊,唯独有个画面一直清晰地刻画在脑里。
当时我跟很多家长一样在外面等候,正好碰上同村的一位阿姨,她儿子跟我妹一个考场。她先认出了我,跟我打招呼,然后就聊了起来。
我在家不怎么爱出门,上大学后更是很少回家,所以村子里的很多事都不了解,对她儿子的印象还只停留在小学期,瘦瘦的,胆子忒大,喜欢捉田间的水蛇吓唬人,很是调皮捣蛋。
她还有个女儿,比我低一届,天生的一头黄毛,小时候绰号就叫“黄毛”。后来长大,个子愈发高挑,超女流行那会儿,大家都说她长得像李宇春,然后又改称为“春哥”。她女儿很懂事,虽然学习不太好,但洗衣做饭,各种家务都很擅长。
如果不是遇见,我都没意识到原来她儿子其实跟我妹一样,从一个只会捣蛋的小鬼,已经长成要高考的少年了。
她那天说了很多,大抵都是围绕孩子学习、高考,说到后面竟哭了起来,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一个不太熟的大人在我面前流泪,她一遍又一遍的抹去泪水,我不知道说什么,只能呆呆地递过纸巾。
即便现在,我仍很清晰的记得那个画面。就像我们自己的父母一样,看上去永远无坚不摧,却会在你不知道的角落突然奔溃。
站在考场外等候的父母,甚至比坐在考场里的我们,更觉得时间煎熬。
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当年高考执意不让老妈陪,是一件多么自私的事。她已经安排好了家里的事情,准备像中考一样,陪我共同攻克这一场战役。我却急于证明自己足够独立,剥夺了她出战的权利。
当时觉得高考没什么大不了,无非是换个地点考试而已,心态上太过藐视和放松,以至于后来考的很惨。
复读后再考,爸爸从北京提前赶回家,妈妈说这次必须陪我一起去,他们觉得我第一年没考好跟他们没在身边也有关。这一次我没再逞能,和母亲一起并肩作战。
高考的第一晚半夜我嘟囔着有蚊子,母亲立马爬起来到处找打火机点蚊香。我们租的是那种老式的平房,店家主人不在,只有考生,又是深夜,实在找不到火源。后来我半眯着眼,看到她一个人蹑手蹑脚拿着蚊香,在一个烧煤炭的炉子里才点着,又蹑手蹑脚的进来,生怕打搅到我睡觉。
回过头望,错了几道题、考了多少分,都记忆模糊了。唯独那位阿姨的眼泪,我母亲点蚊香的身影,一直刻骨铭心。高考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一场盛大的仪式,包裹着无尽爱意,推向你走向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