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应该不应该欣赏人体艺术
孩子应该不应该欣赏人体艺术?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话题
大家知道,人的身体是与生俱来的,人类对于外界的所有感知都是要通过身体完成的,所以,在艺术中所有关于美感的判断都是依据身体的,比如我们常说的对称、均衡、和谐、韵律等等,如果没有身体的参与,这些概念都是空的,是不实际的。

所以,在孩子的美感体验之初,或者说他的审美启蒙之初,我们就应该让孩子去观察或者打开对自己身体的感知。正如米开朗基罗所言:“不懂人体的人没资格谈建筑”,并不是说建筑的比例,或者说它的人体工程学知识需要孩子去了解,而是建筑中所蕴含的那种形式美感,它的依据是人体,就像如果没有人体的参与,黄金分割也没有意义一样,人体对于一个人的艺术感知的启蒙至关重要。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对人体的美感挖掘由来已久,特别是我们知道的古希腊、罗马的艺术,以及后来的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三杰里面,我们知道米开朗基罗是一位人体艺术大师,他的人体雕刻里面充满了阳刚之美,当然还有一位很著名画家的拉斐尔,他的人体艺术里面充满了一种柔美,我们或者称之为优美。

孩子在欣赏人体过程中,并不是说要他去了解到人体的知识,或者领悟到了人体的某种形态,而是要通过人体艺术里面的线条、体块、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契合,发现了人在运动中的一种美感,那种强弱、韵律、节奏。
孩子在这种艺术体验活动中,或者在对人体的审美过程中能够感知到一些与自己身体相似的力和气,比如说胳膊的劲、大腿的力量、腰腹的挺拔、脖子的耿直等,这些东西都会变成一种审美概念。

我想如果一个人对美、对身体没有感知的话,很难用气韵或者说力度这样的与身体感知相关的概念来做美感评述。
我们知道大量的审美判断是依据于这些的,甚至在中国的绘画里,气韵几乎可以称之为是所有审美判断的基础。
所以,对于孩子来说,我们越早打开他的身体感知,那就越容易洞见他的艺术天赋。
揉揉自己的肚子,捏捏自己的胳膊,体会体会那种力量的感觉。当孩子能够感知到自身的运动的那种力度、那种气魄的时候,那么他也就感知到了美,他也就能拿这些感知来完成他审美的体验。
所以,孩子在启蒙之初或者美感启蒙之初,身体的感知尤为重要。
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去体会自己的身体,甚至在观赏西方的雕塑、人体的油画、中国的剪纸中都蕴含着大量的对人体美的体会。
我们可以带孩子在这样的活动中完成对美感启蒙的最初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