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
文 识货姐
赶上地摊经济的红利,端午小长假,我们真真实实地体验了一把集市摆摊。
其中有一天,早上大雨瓢泼,没法出摊,我们只好在集市旁边的通道躲雨。正在叹息大雨何时会停,忽然传来一阵吉他声,节奏轻快明亮,很吸引我。转过头去一看,一位帅小伙怀抱吉他,坐在通道台阶上,弹奏。
于是,我走过去,听了一会,趁着一曲演奏完,和他攀谈起来。我们聊着聊着,说起我喜欢的一位日本吉他演奏家押尾,我打开手机和他介绍,我下载的好几首押尾的曲子。
晚上,我们收摊前,和琴行老板道别,老板讲:“他们说你喜欢押尾?”
“是呀!” 我心里感受的一阵开心,没有想到,随口分享一件事,别人有记住。
回来后,我又想起这件事,和老公叨叨,他问,押尾是谁?有鸡尾嘛?
被他这么一问,我发现从没和老公分享过这个爱好,心里有些自责。
另一方面,我感受到老公对我的了解和包容,他并没埋怨我的不分享,相反还用幽默的方式来化解我的自责和尴尬。
我喜欢听吉他演奏,有机会的话,我会去音乐厅听一场现场吉他演奏。闲来无事一个人的时候,我会听下载的吉他曲,以前有小野丽莎,后来有押尾。不过,我好像没有和谁分享过我的这个喜好,连我老公都不知道,可见我有多小气。
以前在公众号文章里也分享过类似的话题。小气,是我很强的惯性模式。小气,不单是体现在金钱上,还在其他不少方面。不舍得付出,不舍得分享,都是小气。
那个不舍得分享的后面,有种隐隐的高高在上,仿佛在说:“哎,说了你们也不懂,算了,不说了。”再深一点,里面有我不愿意去触碰的内在伤痕:想做自己,但无法被理解,还像个异类怪物,被孤立过。
可能很久以前,受过这样的伤,一次两次以后,就学乖了,自我保护一下吧,把自己包起来,不拿出来分享,不和你说,总不会受伤了吧。
时间长了,习惯了、麻木了,把自己也骗了:我就是这么自私自利,就是这么小气。它变成了我在世间行走的护身符。
看到这些,我禁不住潸然泪下。我的心里,原来是痛的,有泪的,因为,我一直在违背自己的本心,我的内心深处,并不小气。
以前我的老师说,我很肤浅。我听了不爽。今天,我有点明白了,我是肤浅,我对自己的了解很少很浅,往往停留在内心的浅表层面。浅表层上,有很多的所谓缺点,比如,自私,小气,贪婪等等,这些我不喜欢,排斥,我不愿意继续深入了解自己,于是,我错过了不少探索自己内在的机会。
如果以后我都能像这次遇见“小气”的态度:不逃避自己的感受,继续去面对自己的内心,一点一点,触碰到自己内心深处柔软的地方,看清楚表象下自己真实的内心,就有机会去疗愈自己。
那么,下次,再看到自己启动小气模式,或者其他模式的时候,就不会假装屏蔽,或者害怕面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