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
从小到这么大,多数时候都是自己一个人玩儿;成长的路上,也听好多现充讲了自己的成长故事,各种旅行啊,和朋友出去玩啊什么的非常开心,听着朋友兴奋的讲述自己也觉得哇好羡慕充实的生活,也经常想出去玩一玩,不过多数都是憋回去了。
当年每当在这种时候都觉得自己一直这么做条狗真的很惨,自己那会又是个节约到死的性格,大学四年连出校门的次数都数的出来,旅游更是几乎没有。有时候也在怀疑自己没有旅行的生活是不是就真的不如别人精彩。自己除了趴寝室睡觉,也就是打游戏了。
我们都喜欢出门旅游,但我在旅游中最喜欢的其实是自己慢悠悠地享受自由的感觉,同时也很喜欢去见以前没有见过的、新奇的事物与美景;希望遇到和自己不一样但是同样友善的人。简单说来,三要素就是美景、好人、好回忆。
自己又不喜欢在旅游中遇到什么状况呢?首先的首先,一个不合适的旅伴就会毁了整个旅行。小时候的旅行留下的照片好多都是我一脸不高兴的照片;小时候我妈说我特别的犟,在一个景点玩的开心,拉都拉不走,一起出去的阿姨都要走了我还在那玩,最后只能一顿暴打带上车。小时候觉得这种情况特别丢脸,但现在想了想,既然能在一个地方玩到嗨,为什么还要去走马观花地看那么多景点呢?谁都没有错,错的是和不合适的人一起出门。然后呢,不好的景点体验也会让我觉得不舒服。景点没有宣传中的那么好,在景区被坑,遇到讨厌的人,或者是遇到坏天气,都是会给一场旅行严重减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旅行中遇到的意外也会影响旅行的质量。这个意外是具有两面性的,完全可以参照电影《憨豆先生的假期》,即便憨豆在旅途先丢了旅行箱又丢了钱包,还走错了地方,可通向大海的曲折道路依然被他的乐天(和略微小坏坏)性格变成了一场生动有趣而令人感动的旅行。人在旅途,脱离了日常生活的轨迹,又有墨菲定律的祝福(“如果一片面包掉在地上,一定是沾有果酱的那一面朝下”),什么意外都有可能发生,而且肯定多多少少都会有意外,能够正确的应对和处理意外事件的人,才能够真正地享受旅途。我自己去乌镇的时候,就有很多有趣的经历;到了地方发现少带了个镜头,而去的时候本来就是想用那个定焦拍一些人文图片;既然镜头不在,那就把相机安心的放箱子里,专心享受游览的过程,去看风景同时也看看来往的路人也是一种乐趣。回程的时候呢,还因为客车耽误了而没赶上回南京的高铁(而且是改签票没的退也不能再改签),于是重新买票,在杭州慢慢悠悠直接住了一晚顺便欣赏了杭州夜景,第二天早上吃饱喝足坐车回去,稳。
说了这么多,旅行的质量其实最主要的是取决于旅伴。没有合适的旅伴,不如自己旅行或者是做点其他有趣的事情也好。而我呢,就是打游戏。我在大四读了一篇很长的半鸡汤文叫成田分手的,大概意思就是成田机场很多新婚夫妇或者是热恋中的恋人旅行归来就分手,于是有了成田分手这个用语,文章也讲了两个人在旅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摩擦和分歧;但我更多思考的是,游戏和旅行能不能互相取代呢?在我这里显然是可以的。回到之前的旅行三要素,如果是体验新事物、新场景,那现代游戏的场景已经是实景建模;如果是为了见到不同的人,那么人物动作也是使用了动作捕捉技术,几乎与真人无异,也有非常合理的互动;而如果是为了有一段美妙的回忆,游戏的剧本和情节也都是专业导演编排,让玩家自由选择的同时还可以体会到剧情的跌宕起伏,游戏过后依然可以沉浸其中回味无穷。游戏中没有令人讨厌的同伴,也不会有糟糕的体验,所有的意外也都是可控的,不会让玩家太过失落。
更重要的是,我自己回忆了一下,从一个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旅行带来的回忆和游戏带来的回忆并没有什么区别——现实生活的体验和虚拟世界的体验同样精彩。小时候去青岛日照的海滩旅行对比在某个游戏的海滩上看船舶驶过,即便是在游戏中手没有办法触碰岩石与海浪,数年之后的现在,这些回忆对我而言也并没有什么特别差异。而带来的人生经验和成长,我反倒觉得,游戏带给我的成长体验似乎更多一些,特别是为人处世。如果真的懒得去旅游或者对于陌生人有着天生的惧怕,这些游戏其实也不妨值得尝试。
[redacted]
“人生是一场长长的旅行;如果你无法增加它的长度,那么就用各种各样的多彩经历增加它的宽度吧——不论这些经历是虚拟的,还是现实的,它们同样是你不可缺少的阅历,也同样的精彩。”

2027-9-23, Stall Valley
© 本文版权归 ultranightmare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