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二)Shelley Pottery
严格说来Shelley(命名是在1925年)源自Wileman家族1860年创建的Foley works,其地理位置大约处在Longton(对于恐怖的Longton我还有后话要说)和Fenton之间,英国Staffordshire。
我们知道,作为陶瓷总称的ceramics按质材、火候通常分为四类:earthenware(比如新石器时代陶器等出土文物,又或流行当下的Tuscany风格餐具)、stoneware(比如宜兴茶壶、Wedgwood新古典主义风格的蓝色Jasper系列)、hard-paste porcelain(硬瓷:50%高岭土+25%瓷石+25%石英)、soft-paste porcelain(幼瓷:与硬瓷主要区别于其成分不含kaolin高岭土)。而Shelley最杰出莫过的bone china(骨瓷:25%高岭土+25%瓷石+50%动物骨灰)虽不可避免用了kaolin,却仍被习惯归为幼瓷一种。
这半透明骨瓷技术最早出现在英国是莫约1815年。1864年Wileman家族老父亲Henry去世后,两儿子分了家业,James负责earthenware works,Charles经营china works。后来等1872年James去世,Charles以合作关系将陶器生产并了过来,工厂之气势明显壮大。1881年Charles招进并努力培养儿子Percy直到1896年去世,而就在这Percy手中,Shelley颠峰经营了50多年!
1896年同时也是著名“Dainty White”的诞生年,设计师是Roland Morris。之前tea cup杯身设计总不离那几款固定样式,甚或不及handle杯柄来的多变多创。至Shelley这样明显fluted样式出现,杯身设计因此更具流动、仿生性(Dainty White在这里明显仿作花瓣)。后来,太有名的Frederick Rhead竟跑来当了艺术总监(合作止于1905年),Shelley早期那些杰出floral图案多半出自他手。
二、三十年代是Shelley首先Art Deco起来。用人太对,首先Walter Slater,对Art Deco一派收藏者来说是最渴望他的设计;接着1926年Hilda Cowham连同插画家Mabel Lucy Attwell推出受欢迎的儿童系列;1930年Eric Slater(Walter儿子)再推“Vogue”、“Mode”两件极具现代主义锋芒的简洁、流线设计;1932年到达颠峰(广告费用同样不菲)的“Eve”系列。
无论floral时期或走Art Deco道路,Shelley永远是最聪明、会引导的那个,再看之后成名的Susie Cooper、Clarice Cliff作品就更了解Shelley影响有多深远。设计上,Shelley自由引征大自然动植物形态,如将花瓣、蝴蝶、蜻蜓直接应用于杯身及杯柄设计;至于Art Deco方向就走大胆几何、原色路线,掺不得半点含糊的三角杯柄当属代表!工艺上,含骨量更丰富、精细的fine bone china占尽主体。(顺带提个买瓷器的小常识:“England”一词通常意味在1890年之后,那么如果见到瓷器底部印有“Made in England”或“Bone China”“Fine Bone China”,它就是20世纪生产的了,至少也维多利亚晚期以后发生的事。)
等到1932年Percy退休,两儿子开始继承父业。二战爆发,Shelley原就相对黯淡的制陶部门早早结束。按说战争期间的法令是禁止了外销瓷可能,但Shelley出口那块实在太强,竟也能一路坚持出口到底,并在战争结束那1945年(持续至1950年)最是受到欢迎。自1950年底,陶瓷行业终不可避免受到现代化规模生产的冲击,行业垄断、廉价生产等系列社会、工业因素尤其逼了成本相对高昂的骨瓷业压力重重。1966年,财政上再也撑不下去的Shelley终被出售,虽说之后一些剩余瓷器仍有在卖,库存也终有天被卖光,它意味着Shelley在市面上真正终结。这也罢,Shelley所有的生产设备并未被后人保存下来,可惜了再生产是不可能,也当然的,追逐者收藏者及时敏感地展开了行动呵呵。
相比更早期、厉害的一些瓷器,并且那昂贵也非一般嗜好者可能承受,如Coalport、Derby、Minton、Meissen、Worcester等等,收藏起Shelley优势还是非常明显,且方式简单。首先去Amazon买下完整一本pattern book,充实一点辨别真伪的基础知识,然后常旅行呢就去英美一类主要市场逛着,不常倒还有网络买卖的媒介手段,轻松搞定!所有瓷器中,骨瓷最是细腻精致,又Shelley是做骨瓷最棒那家,乘市价尚不高昂,何不赶紧收藏?
初次让我领教Shelley有多美,那还是在悉尼,Glebe每月一次antique fair上,AU$100买下一套Bridal Rose trio(Pattern No. 13545)。而eBay作为一项不错资源,基本floral款不会缺的。但在对Shelley收藏上,从来都存在如此有趣一个小小分水岭:美国人最好floral款,Art Deco则更集中在英国人那边。虽然所谓万事无绝对,但若你搜了美国eBay,再往英国古董市场上看了,就知道分得多清楚厉害!
按计划,我到伦敦首天就是要买Shelley去的,那是在Alfies古董市场(13-25 Church St,Marylebone,Tue-Sat 10am-6pm)。又英国大约多雨关系,这个Alfies及后来遇到许多的古董市场都是安全设在室内。逛着,我遇见一个叫Beth的女人(摊位号6043/46),她么个性直爽头脑清晰,大致Art Deco期间Shelley出过的系列pattern都能滚瓜烂熟记于心。因为眼馋太多东西,我干脆跟她约了一个月后待我再返伦敦上飞机前买个够。Alfies对面另有一挂古董店,其中30号的Beverley令我刚一进门就快崩溃!Shelley也未免太多了那里,更有小一号mini版、不常见几样壶。再后来回头一看,恩怎么Beth也在那里,原来是她妈妈开的店啊,女儿自然得过来帮忙。只是哼,这母女未免也太霸占Shelley!而在英国买古董一般有个默契,很少大规模杀价,通常当店主看你有意而他也想要尽快成交,就会主动让价,告诉你一个min. offer。倘若价格离奇那是务必要杀,而一般小东西的出价却是会让双方感觉合理,到了这时再粗红脖子杀它一块两块不仅毫无意义并且不够礼貌,算是我个人见解。按这一说,此店标价大约£70的trio被Beth主动让到£55,至于teapot均价至少£100,却都算在合理范畴。(注:此文写于2006年,英镑人民币兑换率为1:15,价格无法供今日参考)
另一摊集中到Bermondsey古董市场(Bermondsey Square,London Bridge,Fri 5am-10:30am)。这市场来头可较有趣,说是建议人们打了电筒前往。一是因为开业早天还蒙蒙亮呢,二来又以业内人士光顾为主,价格相对便宜(这就更要靠手电照到放心)。若运气好淘到什么便宜宝贝,第二天不是周六么,可再去Portobello Road古董市场(Portobello Road,Notting Hill Gate,Sat 7am-6pm)转手。这家古董市场可算大热门,由此吸引到游客及冤大头当然也不会少。(十里长街那声势,大概憋的,我第一次买到都哭了…… 直到后来再去我已游完英国,才不那么稀罕)。至于Bermondsey卖Shelley的这位摊主,我最钟意反而是他手中皱巴巴一本《Collecting Shelley Pottery》(by Robert Prescott-Walker),99年的书却不再版,就连Amazon也只剩四本旧书在卖。讲来此书要算Shelley初级读物,列举分辨常识及大量pattern。而摊主那里所卖虽以Art Deco为主,整体品质却平,样式也不出众,而当后来我在Portobello Road频频见他,就不知价格是否那么一致了呢。
说了半天废话,外加跑上半天冤枉路,却到底一件Shelley未买,点解?其实不就是被其它目标分了神么!一则被Camden Passage古董市场(地铁坐到Angel,Wed 7am-2pm,Sat 8am-4pm)一家巴伐利亚瓷器店套住,前后两次共买六套trio,其中又以后一次为爽。那是周六,因地铁维修缘故,等我赶到Portobello Road已是将近中午,那人山人海的游客啊,还不停臭美拍照,根本是不想认真买古董么。而我挤上半钟头也就只看中一对Art Deco调味瓶,刚一分神先看旁边瓷砖去,就立即被一对夫妇买下,害我再也不爽!掉头就去相对清闲的Camden Passage,在那巴伐利亚店一眼瞄中一套漂亮trio,并不敢延误的赶紧买下。这时旁边只顾忙了与老板调侃茶具的一对夫妇高呼想要我这件,但毕竟错过啦,哈哈我这才得意。另个被套牢是在首次去到Portobello Road,一女人摆的瓷器都太厉害,我忍不住买下三套trio不说,更留了电话要约家中交易。可惜到末了,英国各地一路害我那么的买,尤其在瓷器盛产地Stoke-on-Trent,Aynsley、Spode、Wedgwood、Doulton…… 真买疯掉!而当我手边trio越积越多,即便Royal Mail空运回国了两批都还造成行李严重超重…… 也就sigh吧,我忍痛不敢赴约、再也无力去买Shelley!
又至于Fenton与Longton之间发生了什么?恩那天说来是周日并且天空晴朗,我慢慢寻遍废墟一班众多瓷窑、作坊、factory shop,一站式的企图网尽所有资源。而等我提上大包小包从最后一站Doulton走出,整个傻掉,外边是漫天鹅毛大雪竟然,不是已经四月天么!跟英国大部分鬼地方一样,除我啥其他路人也是没有(要有早也开车跑掉吧)。于是我就更加慢吞吞雪中拖啊,等终于看到车站,却要再等一小时后才会发车,并且载不到我目的地的。以至后来呢,下了这班车我就又只能继续走啊…… 冷加湿,难忘!
© 本文版权归 riverknow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