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的连环杀人犯的真实心理活动——读《罪与罚》
啊,读完了陀式的《罪与罚》,身心备受折磨,我太乖了,我就是主人公拉斯柯尼科夫口中的第一类人,我只会安安分分的生活,是繁殖同类的材料。天知道我在读到书中对于“平凡人”和“不平凡人”的时候有多惊讶。如果说世界能够像拉斯柯尼科夫所说的,能够容忍第二类人“不平凡人”为所欲为地实现自己的事业和理想而不会犯罪,那么世界就会像他最后在监狱中生病时所梦到的那样: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拥有真理,一切人和一切真理都在毁灭。但如果我们不能够让第二类人实现他们的理想,社会就不会进步。
首先说他杀人的原因。书中讲得很清楚,这是一次尝试,尝试证明自己是第二类人,有实现自己理想事业的为所欲为的权利。这是全新的视角,普通人觉得难以接受的,但又是真实存在的。
我不理解最后拉斯柯尼科夫为什么会去自首。首先当然是他自己内心备受折磨,他实在不能这样生活下去了。但他所受的折磨大都来自于害怕自己事情的败露,害怕波尔费利已经把他看透,害怕那个证人小手艺人去告他。还有一部分折磨来自于他无法面对他的母亲和妹妹,但他爱自己胜过爱他的母亲和妹妹,他不会为了她们而自首。如果说这两个折磨他身心的原因促使他去自首,那他是被环境所迫的,不是自愿去自首的。最后的索尼娅的爱,他告诉索尼娅真相后,索尼娅只是觉得他承受了很大的痛苦,并没有责怪他,这唤醒了他心里的柔软。可是他为什么会去告诉索尼娅呢?去告诉索尼娅就意味着他意识到自己的罪过了吗?可是结尾处拉斯柯尼科夫去自首时,仍然不认为是自己的过错,他做那件事唯一的错误是它没有成功,他仍然相信他的理论。当然最后是索尼娅的爱唤醒了他,索尼娅简直是上帝派来拯救他的天使。
我认为这是一个真实的罪犯的心理活动,至少是一类罪犯。他们不会认为自己的理论有错,只是它失败了,所以很多罪犯出狱后仍然犯罪。小说最后拉斯柯尼科夫被索尼娅拯救,有了崭新的思想和人生,但很多情况下,罪犯没有索尼娅这样的天使,也不会改变自己的思想,这才是真正可怕的。
书中的另一角色斯维里加洛夫也让我很迷惑,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和拉斯柯尼科夫一样都杀了人,都经历极大心里的折磨。但是他没有自己的理论啊,他只是自私地活着,这点上他们又是不一样的。但是斯维里加洛夫有勇气自杀,是不同于拉斯柯尼科夫的罪犯。作者最后为什么花费大量的篇幅丰满这个人物呢?
啊,书中对于女性角色的描写那么真实又迷人,而且角色众多而丰富。从事着世俗认为最肮脏的职业的最高尚的索尼娅,还有为了家庭愿意牺牲自己的高傲的妹妹杜尼娅,还有几位因忧虑压力而精神失常的母亲,甚至被杀害的社会压迫者老太婆也是女性。
最无耻的角色莫过于卢仁。社会地位高,外表是端正君子,内心龌龊至极。但这是现代很多男性的写照啊,他们自以为是,和女性结婚只是因为其是合适的结婚对象。书中有一段他诬陷索尼娅的描写,真的是最直接地讽刺,一个社会地位高受人尊敬内心最龌龊,一个从事着世俗认为的肮脏的职业内心却最纯洁。
陀式的作品我先是读了《卡拉马佐夫兄弟》,那篇格局更大,自认为更好些。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卡》是没有完成的作品,停留在了全文高潮的位置,开放性的结局。《罪与罚》最后我总认为啰嗦又没看懂,最后的最后拉斯柯尼科夫才醒悟,那是不是他有很大可能性到最后都不会醒悟呢?可能我没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