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坏小孩》有感
前不久,有一部网剧《隐秘的角落》大落。
戏中有一个梗叫“张东升带你去爬山”。叫的是张东升带他们的岳父母去三明山爬山,然后被推下山崖,恰好被出来游玩的三个小孩用相机录了下来。

看到这里,突然想起大学舍友约我去爬祖山,被我拒绝了,侥幸逃过一劫。
出于对这部剧的好奇心,于是晚上12:00的时候打开微信读书,看到了4:30.实在是太精彩了,让人不得不去把结尾读完。
原著坏小孩的原型是紫金陈,他毕业于浙江大学测控专业,毕业后出来当产品经理。后来发现自己写书比工作赚的多,于是回宁波开了一个戏剧公司。之前大火的《无证罪人》也是出自他的手笔,可以说,紫金陈目前是中国知名度跟日本推理家《恶意》东野圭吾一样。
书中《坏小孩》看了,这本书不是真实发生的,而是有所杂糅的一本书,是作者幻想的。
《坏小孩》的主人翁朱朝阳是紫金陈的缩影,性格内向,热爱数学,内心偏执。而且父母离异,父亲找了一个女情人生了一个女儿。所以书中的内心戏与作者的历程是紧密相关的,这一部分倒是真的。
书里面杂糅了好多现实已经发生了的故事。
1.相机录下杀人事件。
这个线索就像一部港剧,因为一个人拿手机在山边录下了黑帮杀人的过程,然后男主一路反抗终于灭掉了黑帮。
2.严良负责查办的那起严重的杀人事件,
其实就是前不久发生的井里烧人事件。
3.还有朱朝阳的哥们浩子父亲的故事。丈夫因为妻子出轨,让妻子骗护士进家门将其强奸也是真实发生的一个故事。
只不过现实中的妻子是因为跟男主交往前,曾和另一个同事交往,把第一次给了别人,让男主心生芥蒂,于是想尝尝鲜。
4.书中朱朝阳日记。
这点致敬了《恶意》中的情节。心怀恶意的男二为了嫁祸男一,竟然在日记本里编故事来欺骗警察。这是有多么大的恶意,竟然会以自己将死的名义来污蔑他人。
5.育保院那个院长
可以联想到韩国电影熔炉。
想到这里康德的哲学论我也有点怀疑,是真话还是半真半假。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一个人的生长不言而喻。
普普心机缜密,那一句你妈妈的门上有根毛线,还有自己住的房子里面门柜上毛线上移了一厘米。
十四岁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当下好多孩子由于接触了互联网,心智早已比我们那个年纪要早熟的多,尤其网上淫秽色情泛滥,小孩子过早接触网络或许深受影响。前不久四个小孩在厕所里面强奸女孩的消息不是被爆了出来了吗。
朱朝阳不知不觉就变成了张东升。
人一旦有了把柄,罪恶就滋生出来了。
如果不是朱朝阳推下他妹妹的事情被两个人看到了,又怎么会埋下这两个人后续的死亡背景。
书中有一个场景特别深得我心。
当朱朝阳知道自己考了第一名的时候,就奖励他自己一本习题集,其实我是很懂他的。
因为对于学霸而言,最好的奖励莫过于书籍。只有学渣才愿意接受玩具的奖励。
感觉书中就可怜的就是普普了。没有人想当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是生活早早地让她学会了察言观色。其实本来应该是一个天真无邪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因为家庭变故失去了父母。

因为朝阳鞋被妹妹踩脏了,早上起来帮朝阳哥哥刷鞋子。多么善解人意的普普。或许正是因为普普的善良,才让朝阳让他们多留住几日,才发生了后面一连串的故事。

剧中的朱朝阳被老师说是内向。其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他是被霸凌了。
记得《了不起的盖茨比》里面有一句话是这么说,“不要去评论别人,毕竟别人没有你那么好的条件”。
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里面,除了读书能够回报父母的期望,真实真的没有那么多的财力去全面发展了。只能是单取一瓢。
张东升也是另一个张朝阳,在课堂上被学生无视,得不到真正的尊重。在家族聚餐的时候,还被姑父嘲笑。“没有野心的男人就不是男人”。妻子出轨了,对他的爱视而不见。尤其是那句“开我的车去吧”,就说明了张东升在家里面的地位,经济处处受限于她的父母。

关于书中最后一个结尾,是向左滑还是向右滑。
如果我是严良的话,我会选择向右滑。因为这个小孩手上早已沾满了鲜血,一个连父亲都杀的人,心中早已经没有爱了。不能以为了过新生活为由,而去残害他人的幸福。我好想开始新的生活啊。不能因为这句话而包庇掉自己的罪行。在杀害妹妹的时候,果断自首也可以。或者一开始的时候,就把相机交给警察把张东升办了,至于两个朋友回孤儿院的事情,可以向警察说明,孤儿院的院长有恋童癖把他给办下来不就好了吗,这或许也是书中的B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