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总是受骗被捉,也许是他权衡后的选择
1 话说《西游记》第四十回,唐僧师徒帮着乌鸡国王归了位,辞了战战兢兢感恩戴德的国王父子,继续西行。半个多月后,来到六百里钻头号山红孩儿的领地。 红孩儿的故事经电视剧、连环画传播,流传很广,很深入人心。86版的电视剧《西游记》也基本按照原著的脉络做了很生动的呈现,甚至一句经电视剧修改的台词“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还成为网络流行语。 但原著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却被电视剧有意无意的忽视和简单化了。那就是,为什么唐僧总这么好骗,怎么就这么轻易上当的问题。 初入号山,唐僧就在马上心惊,急兜缰忙呼行者:“你看前面又有大山峻岭,须要仔细堤防,恐一时又有邪物来侵我也。”证明他对号山有妖怪是有充足准备的,是充满戒备的。 有人说,唐僧之所以后来轻信了红孩儿的一番哭诉,是因为孙悟空几次三番的“狼来了”,一会儿说妖怪来了,一会儿又说妖怪是过路的,把唐僧折腾得产生逆反心理,不再相信悟空的话。正如他自己抱怨的那样:“这个泼猴,十分弄我!正当有妖魔处,却说无事;似这般清平之所,却又恐吓我,不时的嚷道有甚妖精。虚多实少,不管轻重……” 当然,孙悟空古灵精怪,时不时就会找个方法捉弄捉弄猪八戒。尤其是三打白骨精被赶走又被请回来后,他的报复行为更多。平顶山上捉弄八戒巡山遇妖怪,乌鸡国里捉弄八戒下井寻宝背尸体,唐僧都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唐僧肯定会心中忐忑,担心悟空也会找机会报复自己捉弄自己。因为当初赶走悟空,他唐长老才是主犯,他自己也心里有鬼,自觉理亏,最是心虚。于是时时提防,杯弓蛇影之间,最容易产生误解。 因此,唐僧有足够的理由不相信悟空一会儿说有妖,一会说妖是过路的已经走了的鬼话。他这时“大怒,哏哏的要念《紧箍儿咒》”,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心虚壮胆的举动,类似某些动物遇到危险竖起毛发做攻击威胁状。他只不过是警告悟空别得理不饶人,再敢捉弄报复为师,我是有“那话儿经”对付你的。 2 贫道在《世事洞明庸自扰》里已经说过,唐僧虽然胆小怕事小肚鸡肠唧唧哝哝磨磨蹭蹭,但他确实是世事洞明,对世道人心的把握还是很深的。 他不信任悟空责骂悟空折腾悟空很大程度上也是基于这种世事洞明庸自扰——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和尚,面对一个相貌恐怖手段残忍闹过天宫对抗过佛祖傲视神圣藐视人命的大徒弟,他想的越深,越是对悟空无法信任。 因此,若认为唐僧是因为悟空搞“狼来了”就放弃了对妖怪的警惕,轻信了红孩儿的花言巧语,就真小看了这位得道高僧。 西天路上,唐僧时刻在意小心,精神高度紧张,几乎有点神经质。一边提防着身边的徒弟,一边害怕路上妖魔邪物的侵犯,一边还要警惕诸天神佛各式各样的试探考验。面对取经路上遇到的突发状况,他要时刻睁大眼睛,屏住心神去判断眼前的局面属于哪一种情况。在情况不明时,还要迅速判断衡量,决定以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 3 所以,当遇到红孩儿,“长老抬头看时,原来是个小孩童,赤条条的,吊在那树上”时。若真是个纯善没有任何心机的人,就应该不管不顾先把孩子解救下来再说。 然而唐长老没有。他第一时间不是吩咐悟空八戒救人,而是先骂行者“全无有一些儿善良之意”,以反证自己是有善良之意的,解释自己之所以刚才听到有人喊救命没有去搭救,都是孙猴子的错,是他“千言万语只嚷是妖怪”,以撇清自己责任。 然而他还不救人,只是将鞭梢指着问道:“你是那家孩儿?因有甚事,吊在此间?说与我,好救你。”——唐僧也知道,深山之中突然冒出来一个六七岁的孩童,必然有蹊跷。他心中应该就有七八分断定这应该不是真人,若不是哪位菩萨姐姐来考验,就是哪个妖怪来谋害。 所以这鞭梢一指之间,就是一个眼神确认过去“请开始你的表演”。 于是,就有了唐僧师徒看着一个赤条条吊着的孩子哭诉而不动手搭救的违和场景。 书中写道,唐僧听了红孩儿一番哭诉,便认了真实。 但是红孩儿的话其实有很大破绽,别的不说,一个六七岁的孩子赤条条在山里吊了三日三夜,不但能中气十足的喊救人,还口齿清晰的把祖宗三代营生、家庭遭到灭门的事由说得清清楚楚,这事本身就透着不正常。一般人都看出来了,唐长老当然也看得明白。 但唐僧无法判断这究竟是菩萨的试探还是妖怪的幻化。或者说,即便他认定这是妖怪,但在妖怪没有显出原型,或者对他施加伤害之前,他也不能留下见死不救的口实,甚至直接命令悟空将他杀死。 这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正当防卫原则。你明知有人怀揣利刃冲你走来,但在他还面带笑容没有流露出恶意,刀子没有捅向你之前,你若先一棒子将他打杀,这便是你的罪过,甚至连防卫过当都不算。 所以,后面孙悟空把红孩儿摔成肉饼一般,将四肢扯下,丢在路两边,俱粉碎了。红孩儿心头火起道:“这猴和尚,十分惫懒!就作我是个妖魔,要害你师父,却还不曾见怎么下手哩,你怎么就把我这等伤损!早是我有算计,出神走了,不然,是无故伤生也。” 红孩儿持的也是这种逻辑。 4 当红孩儿一番哭诉之后,唐僧需要迅速权衡判断很多问题。 第一种情况:这小孩子有可能说的是真话,真是普通的小孩。身为吃斋念佛的得道高僧,哪怕有一丁点可能是真人也要救。 所以:要救人 第二种情况,这小孩是哪位菩萨显化来考验的。 那没的说,你们这么喜欢试探,我只能有提高演技配合。 不用权衡:要救人。 第三种情况:这小孩有九成可能是个妖怪,有一成可能是哪位菩萨显化来考验。 若是妖怪,被捉了还有六丁六甲等护身,还有孙悟空搭救,还有观音菩萨救援,被杀死被吃掉的几率并不是很大。但若是菩萨显化,即便是只有一成可能,若不救,直接就考核不过关,更要命。 权衡结果是:要救人。 第四情况,这小孩是24K如假包换的妖怪,但目前他还没有暴露妖怪面目,没有显现加害之心,从表面上看,这还是个普通的孩子。 现在迎头遇上,若不救,是没有慈悲之心,啥时候哪个菩萨问起,当年你没有证据表明那小孩是妖怪,为何不救?他没法回答。第八十回白毛老鼠精就是完全掌握了唐僧这种心理,直接喊道:“师父啊,你放着活人的性命还不救,昧心拜佛取何经?”说得唐僧无奈之下坚决回头救人。 若直接打杀,更是连防卫过当都不算的大罪过。 救了,落入圈套被捉了还有六丁六甲等护身,还有孙悟空搭救,还有观音菩萨救援,被杀死被吃掉的几率并不是很大。 权衡结果是:要救人。 所以,无论怎么权衡,面对这种情况,唐长老最佳的选择都是救红孩儿,这事无解。这种情况,在平顶山搭救化作道士的银角大王是如此,在第八十回时搭救化作美女的白毛老鼠精也是如此。 5 所以,不要简简单单认为唐僧肉眼凡胎、不识好歹,设身处地为他想想。这红孩儿,他必须救。 所以,你看唐僧开口让八戒救红孩儿后,任凭红孩儿喊着要报恩,扯出外公、姑姑、姨父、祖伯等一堆亲情要重谢,和悟空八戒斗嘴,唐僧一句话也不接茬。红孩儿说走不了路,唐僧就说,那你骑马吧。红孩儿说骑不得马,唐僧就说那八戒背着你。红孩儿说八戒鬃毛硬搠得慌,唐僧就让沙僧背。红孩儿说看沙僧晦气脸害怕,唐僧就让悟空背。 整个过程直到红孩儿用一阵旋风把唐僧摄走,唐僧都没有表情,没有过多的话语,一副什么事情我都依着你,看你装逼到何时的样子,默默配合着表演。 反正,这个看来人畜无害的小孩我救了下来,只要菩萨姐姐满意就好,只要天界舆论不谴责就好,被妖精捉走就捉走吧,六丁六甲等天神,悟空悟净等徒弟,观音菩萨等领导总不能眼睁睁看着老衲被妖怪干掉吃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