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何拒绝志愿者团队录视频?


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当志愿者团体提出单独为你录制活动感想视频,你接受吗?”
去年我接待了许多场志愿者活动,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慈善基金会”组织的重阳节慰问老人活动。
他们带来的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彩:有教老人在自制扇面上绘画涂色、有为老人洗澡、修脚、剃头、陪老人聊天、整理老人房间……。这些活动结束后,他们还特意为老人组织了一场精彩的文艺汇演。当老人参与互动节目时,他们会边手语,边共同说:“爱的鼓励,爱的鼓励,爱的,爱的,爱的鼓励。你真的,真的很不错。”在充满着和谐、包容、友爱、积极的气氛下,老人脸上洋溢着自信的微笑。
我被这样的场景深深感动着。在最后一个节目结束前,我走进了他们围成一个心形的圈内,鞠躬致谢,随后拿着话筒有感而发自己的感想。话音刚落,伴随着热烈的掌声,在“冬瓜、西瓜、哈密瓜、娇娇、娇娇、顶呱呱……”声中,这一次志愿活动落下帷幕。
后来,志愿者团队负责人找到我,希望能将我说的活动感想录制成视频。因为他们也经常组织志愿活动,却从没有人像我一样,让他们感受到那种来自心灵深处的浓浓谢意与尊重。他希望记录下这重要意义的时刻。
我向院长请示。院长同意,可以以我个人名义录制视频。
然而,最终我委婉拒绝了。
原本我是代表养老院,代表院长向志愿者致谢,并不是为了突显自我。况且,人只有在特定环境下,才会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特意录制,反而会让人误认为作秀。
的确,在养老院存在某些志愿活动走过场的现象。志愿团队浩浩荡荡地来,拍几张照片后就匆匆离开。有时养老院一天接待几拨这样的志愿团队,老人和机构工作人员都被志愿者们“折腾”得疲惫不堪。
针对这种情况,我曾在《社工如何介入志愿者服务》一文中,提到“社工引领志愿者,志愿者协助社工的服务格局”。对于志愿者的管理,我采取的方法是:发布志愿者招募令→面试→填写志愿申请表→签订志愿协议书→志愿服务预约登记(含提供详细的志愿服务活动方案)→志愿服务培训→登记志愿服务活动记录→填写志愿者服务统计表→照片、文件资料归档。此外,每次志愿服务活动开始、结束前,我会代表院方公开感谢,让志愿者认为这是一次美好的人生体验,获得其内心情感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事实上,“**慈善基金会”组织的这次重阳节慰问活动,是一次有力、有效、优质的志愿服务,不仅促进了老人的社交、还让老人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心和温暖。
对于养老院而言,乐于这样的爱心人士成为院内日常活动的骨干力量,他们这种付诸行动的志愿行为远比单独的物质给予更令人感动。因此,如何让志愿者团队能有更大动力,持续为老人提供高质量且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的常态化志愿服务,是活动负责人需要重视的问题。
请看下期:参加“养老军校”的早会,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