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名字,两座城市——伊瓜苏
这是一个系列,会写一些我到过的印象深刻的城市,想到啥写啥,我把它当作是写给这个世界的情书。
谈到瀑布,无论如何评选,伊瓜苏大瀑布一定是榜上有名的。这是地球上最宽的瀑布,也是著名的三大跨国瀑布之一(其他两个是美国加拿大边境的尼亚加拉瀑布和赞比亚津巴布韦边境的维多利亚瀑布)。于是,在瀑布的两边,便有了两座几乎同名的城市,阿根廷的伊瓜苏港(Puerto Iguazú)和巴西的福斯·杜伊瓜苏(Foz Do Iguacu)。
“伊瓜苏”在当地印第安瓜拉尼语中的意思是“大水”,它发源于巴西的伊瓜苏河,一路平缓地到达两国边境,在汇入巴拉那河前,河宽已达1500米,这个突如其来的U型大峡谷,落差平均高达80米,不给一点缓冲的余地,逼得河水只能拥挤着奔流直下,形成了气势磅礴的伊瓜苏瀑布。
如此好的资源,两国自然都得利用起来,于是阿根廷和巴西先后建立了自己境内的国家公园,都申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自然遗产,并且都通过了。
然而,这次的伊瓜苏之旅,却纯粹是一个偶然,或者说,是命运的呼唤。
壹
2月13号,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已经待了好几天的我们,本该飞往智利的圣地亚哥,机票是许久之前便订好的。当天上午,不紧不慢地出门,楼下喝了杯咖啡,打包了两个南美大饺子,再Uber叫车,一切似乎尽在掌握。不料从叫车开始,故事来了个大转弯。第一次叫车被甩单,第二次叫车花了些时间找寻上车地点,好不容易上了路,堵车了。距离起飞还有55分钟的时候到了机场,松了一口气去找值机柜台,被告知国际航班提前一小时结束值机,此时柜台已是人去楼空。
拖着行李找到了航司办公室,客服给了两个选项,要么退票扣手续费,要么再交一笔钱直接去登机口带着行李上飞机。我们面面相觑,听起来都不怎么划算。
正在纠结之时,前几天饭桌上驴友的一番话闯入脑海:再过几天,就是巴西狂欢节了。狂欢节!对,这是曾经想去却因着签证麻烦没列入计划的目的地。听到这个讯息时心痒不已,只不过因为机票已订时间实在排不开作罢。另一个信息是,阿根廷的伊瓜苏港大概是全世界办巴西签证最容易的地方,交钱交材料就给发五年多次签。
迅速查了下飞伊瓜苏的机票,两小时后就有一班,票价便宜出票快。命运的指示还不够明确么,那还纠结个啥,果断退票,改去伊瓜苏。
坐在登机口候机时,顺便订好了那边的民宿,一家很新评价不多,照片拍得十分模糊的小房子,此时留给我们的选择并不太多,就它吧。
贰
伊瓜苏港的规模,大概只能称得上是一个县城,这里的游客通常都是为了大瀑布而来。事实上,除了瀑布,也只有一个乏善可陈的“一眼望三国”景台可以看看了。到达的时候正是周末,领事馆周末休息,签证三天才能出,于是我们在这个一天就可以走完的小城,待了足足五天。
房东Wilma是个时髦的老太太,一见面就给了我们大大的拥抱,然后拿着自己的手机用翻译软件热情地跟我们聊上了天。她的房子位于伊瓜苏港的主路上,有个能停车的大院子,一楼是她自己住的地方,二楼被分割成了两个小套间用来出租。
与照片相比,这房间着实给了我们惊喜。老太太把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生活用品一应俱全,尤其是厨房。这是全程最好用的一间厨房,有一套质量上乘十分好用的不粘锅。事实上,在旅行中变成厨子这事,功劳簿上少不了这间厨房。
跟隔壁的智利和巴西比,阿根廷的经济明显衰败不少,不太有大型超市,反倒是小超市特别多,以服务周边社区为主。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那样的大都市,几乎每个街区都有一到两家超市,其中还夹杂着不少华人超市。整个伊瓜苏也有好些小超市,可惜没有一家华人超市。此时离家已有一个多月,离不开辣味的我们,开始一家家超市寻觅食材,自己动手,抚慰想家的胃。

叁
天气实在太闷热,直到临走前才鼓起勇气去了伊瓜苏瀑布。一到景区,游客的感觉就回来了,买票,排队,坐景区小火车,跟着人群一路向前。
大瀑布是不会迷路的景点,离著名的“魔鬼之喉”尚远,河水奔腾咆哮的声音就已经传入耳中。伊瓜苏是个瀑布群,一共有275个,其中“魔鬼之喉”最大,跌水90米,流量1500立方米每秒。阿根廷这边的观测点位于“魔鬼之喉”的正上方,显得格外壮观。
乌云密布也挡不住观景台上的人山人海,相当有中国节假日景点的feel,好不容易排到栏杆前,正在感慨大自然的不可思议,小伙伴在旁边来了一句:你看这像不像是老天爷在冲马桶?我:@¥##@@¥¥%#




生活在大瀑布、大海、或是较大的湖泊附近,会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因着水量大,云层多且形状千奇百怪,很容易形成晚霞。在伊瓜苏的一个傍晚,出门溜达,便偶遇了一场魔幻的晚霞。


肆
签证到手,接下来就要坐大巴过境去巴西那边的伊瓜苏了。天气炎热,好不容易买好票,把箱子和背包都安置好,以为可以吹着空调,坐等过境了。没想到仅仅十几公里的距离,就被大巴车司机连人带行李丢下两次。
众所周知,过境得办出境和入境两次手续。第一次下车办阿根廷出境手续时,小伙伴突然肚子疼,得去蹲坑,好死不死出境窗口这边的厕所坏了正在修,只能到对面入境窗口处去解决。司机有些不开心,一直冲我指他手上的表。全车人到齐后没两分钟,他示意我把车票给他,掏出笔在上面鬼画符了几下,开始赶我下车。我一脸懵圈,企图再努把力解释解释,没曾想这位大哥二话不说,撸起袖子直接把我们的大箱子搬下了车,指着票上的鬼画符比划着告诉我,就在这里等着,下一趟车二十分钟就会来。
就在车开走的那一瞬间,看到小伙伴从对面远处的厕所走了出来。
我心里嘀咕着,之前看的时刻表明明是一小时一趟车,二十分钟后哪来的车?事实证明,下一趟车果然是在一小时之后才来。我们带着数量不少的行李,在边境处徘徊了一个小时,甚至拍了点照纪念此刻的狼狈。而作为一个本应管控森严的边境,从头至尾,没有人来问过一句。

下一趟巴士在一个小时之后姗姗到来,还没开上几步,就到了巴西的入境处。司机示意全车人带着行李一起下车,然后一脚油门,走了。啥?又来?问了下旁边的人,才知道这里一贯如此,办入境手续要排队,司机都不耐烦等,只能办好之后再去等下一趟。
相比此前各国在机场的入境,这里陆路入境手续倒是极为简单,在这个特殊时刻,有对我中国武汉的护照也没有提出任何疑问,就盖章放行了。再等一个小时这种事是绝对不要了,果断Uber叫车走人。
伍
巴西的伊瓜苏可不再是一个小县城了,福斯·杜伊瓜苏是巴西的第二大旅游中心,每年接待的游客就有700万人次。车水马龙的马路、高楼、仓储型超市、热闹的酒吧街,从阿根廷的伊瓜苏过来,有种进城的感觉。
伊瓜苏大瀑布的四分之三在阿根廷境内,但都说最美的观测点却是在巴西境内。那,来都来了,就去看看大瀑布的另外一面吧。
即便只看两个伊瓜苏瀑布景区,也能感受到两个国家发达程度和经济状况的差距。巴西的伊瓜苏俨然是个规划有致的大景区,售票中心和景交车都高大上了许多,徒步游览的路线设计得更为合理,徒步道也显得与周边环境更为融入。
与阿根廷那边相比,巴西侧因为观赏点离得比较远,看的是全景,震撼程度稍减,却是显得更加秀美了。



有意思的是,两边的景区都能碰到不少南美小浣熊,也都贴着不要逗不要喂的提示。但阿根廷那边投食的游客明显更多,小浣熊也显得有些嚣张跋扈,在人群里上蹿下跳,常常能见到它们企图拉开游客放在地上的背包。巴西侧的小家伙们大概是不太缺食物,高冷不少,见着人都绕着走。

在巴西的伊瓜苏住了两晚之后,我们飞往了里约热内卢,在那里,世界最著名的狂欢节正等着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