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预告 | “书到啦”第二辑:瓷器里的中西文化交流
1291年,马可·波罗从中国回到欧洲,不仅带回了五光十色的故事,还带回一件来自东方的神秘容器——瓷器,从此掀起了整个欧洲对于瓷器的狂热。四百年间西方无人破解瓷器的烧制秘方,瓷器成为中国出口的大宗商品,在与西方的往来贸易间,文明交流随之铺陈开来……
这神秘容器是怎么炼成的?
在中国,瓷器的烧制可以追溯到隋唐;沿着历史脉络一路往下走,来到两宋时期,瓷器的工艺和美学达到巅峰。提起宋瓷,北宋的汝窑、南宋的官窑,被历代能工巧匠作为标杆来仿制,江西的景德镇直到今日仍是国内的著名“瓷都”。每个朝代都有各具特色的瓷器,随着与西方以及中亚文明交流的加深、再到现代工业的发展,瓷器种类也愈加丰富。
本期直播将以瓷器为点,谈谈中西文化的交流碰撞,领略中国传统审美与艺术特点,现场还有瓷器展示哦

【书到啦】第②期:瓷器里的中西文化交流
主播:David(店长)、阿欣(知名手模)
时间:2020.7.4(周六)下午15:00
直播平台:微信“看点”直播

【提前剧透 讲什么呢】 瓷器英文“china”的来源
宋代的青、白瓷
元明青花与波斯文化
多彩瓷与中西文化交流
西方骨(白)瓷的历史
【直播间の专属福利】
图书79折(不含外版书)
下单直播间产品或参与抽奖,有精美礼品相赠!
1.前五名下单,赠送帆布袋一个
2.一次性下单满368元,赠送耳机一副(限2名)

3.参与直播间抽奖,即有机会获得杯杯一只(限3名)

【或许,请问,你要买书吗】
1.《中国陶瓷史》
叶喆民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1-3 / 480.00元

这部《中国陶瓷吏》是在其原作《中国陶瓷史纲要》的基础上又补充了近20年来的新发现和新认识,图文并茂,内容更加丰富、翔实。它不仅阐述了中国历代陶瓷工艺的发展历程,也反映了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贸易往来等变迁,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灿烂历史。本书全面、清晰、细致,是陶瓷研究的经典读物,是同业的研究和生产人员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2.《马未都说收藏》
马未都 / 中华书局 / 2014-08 / 588.00元

本书是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对中国传统家具、陶瓷、珍玩等文物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知识的讲述,既有文物收藏史、文物辨伪、文物沿革等层面所做的宏观把握,亦包括对具体文物的微观阐释,尤以大量生动实例作为佐证,能使读者在不经意间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此次的精装典藏本在内容上新增加了家具用材的产地、制作年代、做工、辨识,家具的纹饰等方面的细致讲解,新增加了几百幅精美图片,重新排版设计,图片更为唯美,装帧更为考究,随书附送一套(十张)木纹卡,每本书上还有一张特别定制的藏书票(一套共三张),可谓锦上添花,相得益彰。
3.《白瓷之路:穿越东西方的朝圣之旅》
[英] 埃德蒙·德瓦尔 / 理想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梁卿译 / 2017-9 / 69.00

“瓷器就是中国,瓷器就是前往中国的路。"如今司空见惯的瓷器,历史上却是连接中西世界的强大媒介。本书通过瓷器自中国传入欧洲数百年间发展演变的恢弘历史,讲述了独一无二的近代中西文明交流的史诗故事。埃德蒙•德瓦尔是目前绝无仅有的同时专精瓷器艺术与人文历史的作者,《纽约客》杂志誉之为“最擅长说器物故事的大师”。德瓦尔历时18个月穿越欧亚,寻访几座世界性瓷都,利用传教士书信、中国皇宫收藏清单、欧洲王侯与炼金师传记、地区史等大量史料,呈现了一条浩渺辉煌的白瓷之路,其中的历险、争斗、发明、贸易与财富故事惊心动魄,并且长久地影响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本书对瓷器的伟大传统及其之于现代世界的意义做了有力的诠释,荣获《柯克斯评论》2015年度最佳非虚构作品。
4.《长物志》
[明]文震亨 著/[明]文徵明等 图/蒋晖 校注 / 三秦出版社 / 果麦文化 /2020-5 /68.00元

《长物志》是关于生活的艺术,集中国式审美朴、雅、幽 之大成的书。全书共分12卷269小节,记载内容包括: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等,广泛涉及衣、食、住、行、用、赏、鉴、藏各个领域,其中所宜所忌,所雅所俗,所是所非,所贵所贱,言简意赅,皆有定语。
“长物”本意指身外多余之物,但对于古代文人雅士来说,于内,是寄托其审美情趣、审美理想及品格意志之物;于外,则是借以展其韵、才、情之门。文震亨所代表的这一脉美学,对于当代人营造宜居生活环境,及内修外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版以国家图书馆藏明刻本为底本,完整收录,并参考近十种版本全新精校;精选以文徴明为代表的书画大家作品近百幅,并以古代百科图录书中的相关图像,随文彩插;邀请明代艺术史研究专家蒋晖全新严谨注释,生僻字注音,无障碍阅读;独家收录文震亨书画作品选、诗词精选、年谱、家族主要人物图谱等,附专业导读,倾力打造更美更全版本。
5.《陶瓷:粘连文明的泥土》
[日]三杉隆敏 / 未读·北京燕山出版社 / 吴昊阳 译 / 2020-5 / 58.00

人们掌握了生火的技能之后,偶然间发现在优质黏土上烧火,黏土会变得坚硬,这就是陶瓷的起源。当火与土相遇,陶瓷艺术就产生了。从新石器时代的原始陶器开始,人类的窑烧技术在不断失败中进步,也随着人类的足迹不断传播。
在中国,陶瓷的产生已有三千年的历史,经历了由陶到瓷,再到陶瓷并驾的发展历程,其间诞生了青瓷、白瓷、秘色瓷、三彩瓷、五彩瓷、青花瓷等独特的种类。而在西域的伊朗、土耳其、阿富汗等地,也发展出具有异域特色的陶瓷工艺,并风靡一时。通过陆上与海上的贸易通道,中国的瓷器吸收了西域的特质,西方人也为中国陶瓷之美所折服,从此陶瓷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千年来,散落在全球各地港口、海岸的瓷片,连接成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以景德镇为中心的中国陶瓷,是将世界联结为一个整体的里程碑。
6.《饮流斋说瓷》
许之衡,杜斌著/ 中华书局 / 2018-09 / 45.00

《饮流斋说瓷》全书十章,依次为概说、说窑、说胎釉、说彩色、说花绘、说款识、说瓶罐、说杯盘、说杂具、说疵伪。各章纵说历史变迁,横说花色种类,追本溯源,层层递进,析入毫芒,为初学入门之基础,治瓷学者必读之书。
7.《瓷话中国:走向世界的外销瓷》
曾玲玲 / 商务印书馆/ 2014-5/ 32元

本书专门介绍中国外销瓷,包括外销瓷的生产、定制、运输方式的独特之处,以外销瓷为载体的中国文化对东西方文明产生的影响,以及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些趣事,如龙泉窑梅子青瓷的西方美名“雪拉冬”的由来,宋代黑釉瓷东传与日本茶道文化,“克拉克瓷”与欧洲的“中国热” ,瑞典人的瓷器厨房等等。书中所附中国外销瓷图片,将为读者呈现中国外销瓷丰富多彩、中西合璧的设计风格和文化内涵。
8.《獻給皇帝的禮物:Wedgwood瓷器王國與漫長的十八世紀》
溫洽溢 / 春山出版 / 2019-2 /NT$550/rmb268

一七九三年,十八世紀末,英國政府以馬戛爾尼為正使、首個派到中國的使節團,浩浩蕩蕩抵達乾隆帝治下的皇土。他們遠道而來,是希望取得在中國的通商貿易權利,但表面上則以祝賀乾隆帝八十大壽為名。使節團行前籌辦壽禮免不了煞費一番苦心,既要能討中國皇帝的歡心,又要能展現英國國威與文明高度。在眾多珍貴禮物中,其中有一件或許會令我們稍覺意外:英國國寶品牌Wedgwood創立人約書亞‧瑋緻活(Joshua Wedgwood)以浮雕玉石技術燒製的一款「波特蘭瓶」(Portland Vase)複製品。
中國當時的瓷器工藝水準之高舉世皆知,皇帝宮中的相關珍品收藏想必目不暇給,英國使節團為何選擇送中國本身極為擅長且數量繁多的瓷器為禮物?這勾起了作者的好奇,進而展開對十八世紀Wedgwood瓷器事業興起的探索;本書故事的第一層次,可說就是Wedgwood的創業品牌故事。
但身為一位東亞近現代史學者,作者眼光的縱深自不會僅止於此。首先,從世界史的角度來看,當時瓷器做為「物」,是備受矚目的全球貿易商品,做為一種「美學」的承載體,更蘊含著豐富的東西交流印記(例如中國著名青花瓷的裝飾紋樣、乃至用料,其實取材自伊斯蘭世界),深藏其中的文化訊息,作者深入淺出,為讀者精采破譯。
其次,史家看待一個品牌的成功,絕不會只著眼於個人的努力和機遇,更關心的往往是孕育它誕生的時代背景,而Wedgwood正是奠基於英國科學革命方興、工業革命初起、資本主義萌芽、啟蒙運動生成的十八世紀。創立人約書亞‧瑋緻活是如何在巨變中,打下他歷久不衰的傳奇事業江山?這是本書故事的第二層次,也是作者更宏大的企圖所在,即透過Wedgwood呈現英國歷史上一段影響深遠的百餘年歲月──「漫長的十八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