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观察记录员
我一直是个不爱读书的人,我看不懂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我代入不了自己,我认为故事就是故事,它身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通通与我无关。
我与我的父亲截然相反,他热爱阅读,不限于故事层面。比起小说,他更喜欢看所谓的非虚构类的书籍。每当他劝解我不要只读故事的时候,我总感觉他会带着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也许因为他的话引起我知识浅薄的自卑感在作怪,毕竟我是一个连小说都不喜欢看的人。
我的老妈也喜欢看书,但是她看的基本上都是些与生活无关痛痒的网络小说,这部分是最受父亲排挤的书目。老妈不爱看非虚构类书籍,她追的书目大多是一些网络快餐文化,就是那些以追求精神快感为目的的无营养书籍。我承认,因为受老爸的影响,我对这些书籍或多或少有些鄙弃,提起时语气中总带着轻蔑。虽然老妈从不看实用类书籍,但是她的社交能力却比老爸这个专攻心理学的人要好不知道多少倍,是否是有用社交暂且不提,但这或许体现着生活中的经验比书籍里空虚的知识更为现实,作用也更大。(当然不排除我父亲是因为想减少不必要的社交而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空间里)
这就是我的生活环境,而我的转变,发生在大一这个学期,发生的原因则来源于在高考后突然放空的恐慌之中。
高三的突然毕业和大学迎面扑来的放羊气息搞得我措手不及,没人催我学习,我也不知道该学什么。我的专业是偏向于艺术类的,作业大都来源于审美与灵感,专业课老师又很凶,每次上完课都被骂的脸面全无,觉得自己犹如行尸走肉,没有思想也没有灵魂。让人最绝望的不是处境有多糟,而是没有希望。我看不见我能努力的方向,我才刚从高三的体制化思想中解脱出来,你问我要创意和灵感?我连专业基础知识都没有,这不就是天方夜谭...我的大一上学期是混过去的。我的大学前半年,我的身体处于看人只看脸并且被自己情绪左右的人,我不踏实,害怕干扰,我会轻易的因为一件小事就让愤怒嫉妒这样的小情绪吞噬我。但还好,收到老爸的影响,我在书中找到了一片安宁,我真正的开始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与其用自己这个词,不如用我的人体更为确切,我更了解人体的运作机制和原理,逐渐的能正视我的不良情绪与坏习惯,并且用一种第三视角来安抚自己,我学会了照顾自己。那种感觉就像是我即使我自己的心理医生,又是我自己的模范父母,我用很多的身份,去安抚这个正值青年时期的孩子。这些都是我通过读书获得的,我也将在这里来记录我读书获得的体验...